核心提示:
訊:現代制造業并不是流水線的同義語,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已經開始大規模研發機器人,希望日后以機器取代某些環節的人工。在汽配廠,只要有大量穩定的訂單,企業主的第一件事就是購買機械手臂取代人工。沈陽新松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2012年接受《新財富夜談》時表示,100萬中至少有30萬不屬于就業崗位,血汗工廠就必須要由機器人來做。但訂單有變化,產品周期非常短要大量供貨,這時候才需要大量人手,機器人再智能,也需要編程,要調試。水平最高、機器人應用最多的汽車行業來看,五大世界先進汽車生產國日本、德國、法國、美國、意大利的汽車工業機器人密度均達到了每萬人1000臺以上,中國即使大幅增長也僅有每萬人213臺。,這相當于機器人的"大腦",中游是機器人本體,就是機器人的"身體",下游是系統集成商,國內95%的企業都集中在這個環節上。”一般一臺機器人本體上一般有6個減速機,1到3軸用的是進口的減速機,4到6軸可以用中國自主研發的減速機,但技術不成熟,無法批量生產。國內機器人使用的減速機、伺服電機及驅動還是以國外供應為主,其中日本為最大的減速機出口國。價格便宜;瑞典的ABB代表歐洲的技術,工藝非常精湛,擁有最完整最好的產業鏈”,中國需要所有上述這些機器人,問題是,那些忙于跑馬圈地的企業已經準備好了嗎?
據統計,截至2014年6月,全國已建或擬建的機器人相關產業園(基地)已超過30個,產業園規劃面積超過2.8萬畝。到2020年的規劃投資額超過5000億元。機器人不是房地產化,不是地拿得多、園區面積大就有核心產業,股市造概念同樣不能突破核心技術瓶頸。
中國機器人需要運用全球開源系統,讓愿意動手的年輕人在車庫中用國內廉價的零配件,制造出創意十足的機器人,最終不僅進入企業,還能進入尋常百姓家。對于中國創業者來說,追根究底,制度與技術才是真難題,而不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