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繼電保護狀態檢修輔助決策系統已經順利運行近三個月。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工作在跨入網絡化處理階段后,提升了原本人工處理的速度,真正把“巧勁”用在了“刀刃”上,實現了新時代下信息化電網的高效率和高安全保障性。
狀態檢修:由點及面逐步推廣
“人年紀大了,慢慢就會出現這個病那個病。電網設備也一樣。過去我們一般在設備新裝后、投運前分別進行一次繼電保護測試,設備正式上線運行后,對于全網設備的管理監護基本就是例行的每6年一次的全面‘體檢’和3年一次的抽檢。但設備像人一樣,年輕的時候相對來說健康狀況好些,年紀大了毛病就多一些,整體性的 ‘體檢’不利于把握重點,導致效率低、效果差!眹W上海電力調控中心的甘忠解釋道,“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就相當于大醫院里把門診、急診和專家會診區分開,讓患危急險重大病的設備先來看醫生,專家會診給有疑難雜癥的設備對癥下藥,而微微有些感冒、皮外傷或狀態正常只是例行檢查的設備就請排隊候診。這樣的重點用力合理分配資源力量,能更有效地保障設備健康,確保電網安全運行。”
近10年來,上海電網設備數量呈現規模性增長,而檢修力量并未增加,為了解決這一逐漸凸顯的矛盾,2013年7月,國網上海電力開展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工作,秉承國家電網公司“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宗旨,堅持遵循“應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則,采取以點及面、逐步推廣的試點模式,循序漸進開展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工作。
繼電保護狀態檢修是一種基于運行數據分析,以預測評估為主要手段的新型、更加科學的電網資產運維管理模式。這種模式避免了檢修力量的無差別使用,將寶貴的人力資源應用在問題最嚴重、亟須解決的關鍵點上,提升了繼保工程師資源的使用效率,成就了繼電保護專業人員的第一次“解放”。
試點成果: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國網上海電力選取所屬的檢修公司及浦東、市南、嘉定供電公司為繼電保護狀態檢修試點單位。試點工作結果表明,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開展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上均帶來了可喜的收獲。
就拿嘉定供電公司來說,通過對設備狀態評價和風險評估,確定設備檢修、試驗周期及維修、技改項目,避免了不必要的盲目檢修,提高了檢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降低了設備維修成本,同時釋放的人力資源可有效運用在加強專業巡視上。
通過對設備狀態進行評價、風險評估,設備負責人更加關注所轄設備狀態和運行情況,設備管理責任制得到了更好的落實,巡視質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以自切重合閘帶電試驗為例,在未開展繼電保護裝置狀態檢修的2012年,嘉定供電公司總計涉及對58條10千伏母線上客戶發了停電通知。2013年在初步嘗試狀態檢修后,同比自切重合閘試驗涉及母線縮小到了31條,大幅提高了供電可靠性。
在上海電力檢修公司,大力推進的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工作體系試點建設也初見成效:2014年度計劃檢修共需執行檢修任務421條,較定期檢驗策略,總量減少48%,有效減少計劃檢修工作強度;狀態檢修試點期間,嚴重以上缺陷率顯著降低,且缺陷的主動發現率顯著提高;運行整站巡視及檢修專業巡檢速度及準確性都有所提升。
第二次“解放”:信息化驅動數據處理
試點工作取得喜人成效后,2014年,國網上海電力全面推廣實施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工作,隨之帶來的就是對海量數據的應用處理需求。
在2013年試點工作期間,雖然狀態檢修很大程度上破解了現場工作的“超負荷”問題,但也帶來了大量的文案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制度革新的優越性。
1月下旬,有關專家對國網上海電力“繼電保護狀態檢修輔助決策系統”完成了用戶功能確認與系統驗收,標志著這項工作由人工處理階段正式跨入網絡化、信息化處理階段。
繼電保護狀態檢修輔助決策系統有機結合了狀態檢修與計算機在線技術,在依托改造后的生產管理系統(PMS)繼電保護設備周期管理模塊的基礎上,可實現繼電保護巡檢管理、設備動作管理和檢修管理,并為狀態評價提供了面向運維單位不同層級用戶的標準化電子流程。該系統的成功上線給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全面推廣實施工作安裝了一個強大“引擎”,將顯著提升狀態評價的科學性和評價結果的有效性。
隨著繼電保護狀態檢修輔助決策系統的正式上線,海量數據的處理工作將全部交給計算機網絡系統來完成,從而實現了繼電保護專業人員的第二次“解放”,為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實現由內至外的智能化電網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