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光伏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12年底,我國已有的60多家多晶硅企業中,只有4至5家在進行少量生產,90%以上的企業已經處于停產狀態,而且這一局面可能短期內很難改變。
綜合競爭能力低下
我國是光伏電池制造大國,也是多晶硅材料生產大國。目前我國共有多晶硅生產企業60多家,如全部滿負荷生產,年產能要達到38.5萬噸,可以滿足全球光伏企業對多晶硅的需要。即使以50%的產能計量年產也達18萬~20萬噸的多晶硅,與2012年國內總需求約10萬噸相比,嚴重供大于求。
在國內產能過剩的同時,國外多晶硅加劇低價傾銷,加速了國內企業陷入困境。根據2012年前9個月的海關數據預測,去年全年進口量可能突破8.5萬噸,同比增長32%。同時,由于進口多晶硅不斷增加,國內多晶硅受進口低價抑制,產量再次下滑。2012年上半年國內多晶硅產量為3.8萬噸;預計全年產量為6萬噸左右,同比下滑25%。
我國多晶硅行業低效產能過剩,綜合競爭力低下。目前,國內企業平均生產成本為40美元~50美元/千克,國內規模型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多在30美元~40美元/千克之間,而國外先進企業的生產成本在20美元/千克以下。國外進口價格在20美元/千克左右,大量低價多晶硅被傾銷到國內市場,導致進口占國內市場份額從2011年的45%增加至目前的60%以上。這些因素更加劇了國內多晶硅企業生存困難,導致九成以上企業處于停產狀態,面臨被迫退出市場可能。
小產能企業面臨破產
我國從2006年起上馬的1500噸以下小產能多晶硅企業約占半數以上。由于蜂擁而上饑不擇食,造成在設備配置、引進工藝技術等方面存在很多無法改變的缺陷。
在設備選型配置上,受當時制造技術的限制,2006年~2010年大部分小產能多晶硅生產企業采用9對、12對、18對棒還原爐,存在著爐型小、產能低、能耗特別高的問題,根本無法與現行36對棒還原爐相比,其中電耗上相差50%。生產流程中占據重要環節的氫化轉換技術,現行冷氫化技術比原來的熱氫化,電耗省30%左右,轉化率高8%~10%。
所以目前國內小產能多晶硅企業普遍存在著設備投資成本高、建設成本高、綜合能耗高、產能低、制成率低的“三高二低”生產特點。雖然生產工藝同樣采用改良西門子法,但工藝技術未能得到優化,造成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先天不足,很難再有立足之地。
目前國內小產能多晶硅生產企業,多晶硅綜合成本約50美元/千克,目前國際多晶硅市場價格已降到17美元/千克,與生產成本相比嚴重產銷倒掛。
小產能多晶硅企業面臨企業規模較小,產能釋放能力不強,成本難以下降的多重壓力,在無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和持續經營能力的情況下,已無繼續生存發展之可能,甚至只能走清算重組、或破產的道路。
行業并購重組將加快
國務院高度重視多晶硅行業問題,2012年12月19日,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加快光伏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善加利用市場倒逼機制,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提高技術和裝備水平等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
今年1月7日,國家能源局在召開的2013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提出,今年將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全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000萬千瓦。這些舉措為光伏產業帶來希望的曙光,行業并購也將加快推進,預計超過1/3甚至1/2的企業將會被兼并重組。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國家就已關注到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2010年12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本著堅決抑制行業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的目的,印發了《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準入條件對多晶硅建設的規模以及回收利用和環保方面都作了具體的要求。規定要求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每期規模大于3000噸/年,半導體級多晶硅項目規模大于1000噸/年。還規定了資源回收利用及能耗的具體指標。還要求到2011年底前,淘汰綜合電耗大于200千瓦時/千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線。
2011年12月,工信部對首批20家符合《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多晶硅入圍企業進行公示,其他大部分3000噸以下企業未達到準入條件,進入被破產兼并的序列。
2012年,多晶硅企業總產能超過38萬噸,其中70%屬于少數一線廠商。一線供應商即可滿足所有的多晶硅需求。國內50多家二三線多晶硅廠商中大部分將在未來退出市場,或者等待并購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