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缺乏核心技術,中國制造業從事制造業產業鏈利潤最低的加工環節,這也是中國制造一直被詬病為“大而不強”的主要原因。行業,中國公司仍然面臨這樣的困境。
制造轉型契機
在過去從本土走向世界的30年中,較低的成本暫時掩蓋了中國制造業缺乏核心技術的尷尬。伴隨“中國制造”的人口紅利難以為繼,大批依賴“中國制造”的廠商正在逃離中國,使得中國制造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這個時候,年輕的3D打印行業在推動中國制造轉型升級上被寄予了厚望,不僅是正在加快與3D打印走向融合的各傳統制造業,這種意愿還頻頻出現在中國政府的官方文件中,包括科技部、工信部產業整體規劃的文件中。
“相比傳統大工廠制造,3D打印將制造標的數字化,然后創建數字模型,在打印材料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就可以批量打印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不僅用料省、成本低,而且數字化、智能化,這與正在制定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不謀而合。”張本厚說。
消息人士透露,在中國政府正在制定的這份十年規劃的文件中,明確提出將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智能化制造作為今后發展的主線。中國將在2020年廣泛推行數字化制造,并在2020年后重點推廣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