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國光伏產業連遭來自美國和歐盟的兩記“大棒”,全球光伏貿易戰愈演愈烈已不可避免。
昨日,歐盟委員會正式發布公告,稱已對從中國光伏企業進口的硅片、電池、組件啟動反補貼調查。至此,歐盟也步美國后塵,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此前的9月26日,Solar World挑頭的歐洲行業協會EU ProSun向歐盟委員會提出申訴,指控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主要部件受益于不公平的政府補貼。歐盟委員會稱,從涉案的太陽能面板及其主要部件的進口額來看,這是到目前為止其接到的最大一起反補貼申訴。
歐盟目前是中國光伏企業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出貨量占到中國光伏企業的70%左右。歐盟此舉涉及其從中國進口的價值210億歐元的光伏產品,并制造了全球金額最大的貿易摩擦案。
同一天(美國時間11月7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作出終裁,對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做出“雙反”終裁,開始對中國光伏電池征收懲罰性關稅。
中國也已不甘示弱。11月1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對歐盟太陽能級多晶硅料進行“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11月5日,中國就歐盟部分成員國的光伏補貼措施,提出與歐盟及其相關成員國在世貿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下進行磋商,正式啟動世貿爭端解決程序。
對此,一家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負責人稱,光伏貿易戰的背后是供需失衡,而需求萎縮的起因是歐債危機,“對一個缺錢的市場還能指望什么?”
“經濟不好,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就有所抬頭了。把內部矛盾外部化,把內部問題轉移到國外。”民生證券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海生分析,“這就是打貿易戰,而不是為了發展光伏。”
對于深陷困境之中的中國光伏企業,王海生稱,未來就看新興市場的開拓情況了,包括國內市場。另有一家國內光伏企業負責人稱,中國政府會打開中國市場,到時候這場多國演義就看誰能撐得更久,活下來的就是勝者。
近期,中國政府對光伏行業開始頻頻實施救助計劃,一系列的政策正在出臺。
“已想出應對之策”
歐盟預計此次調查將需13個月的時間。如果有充分的證據證明上述補貼指控屬實,歐盟可能會在9個月內征收臨時的反補貼關稅。
阿特斯相關人士稱,非常荒謬。一方面歐盟自身在發展光伏過程中存在大量補貼行為,另一方面中國政府的扶持起步晚,力度也比歐盟小得多。
“一旦歐盟裁決結果出來,并開出高稅率,那么中國光伏就基本垮了。”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稱。歐洲市場占據中國光伏企業出口的70%,一旦歐洲市場大門關上,中國光伏企業將遭受滅頂之災。
而且更為糟糕的是,歐洲方面“雙反”的對象幾乎是全產業鏈,包括從中國生產的硅片、電池、組件,因此要想像應對美國“雙反”那樣,僅僅將電池片換做海外代工或者海外采購,根本繞不過去。
不過也有光伏企業稱,事實沒那么悲觀,其已想出了應對之策。上述企業的負責人透露,將采用類似貼牌生產的方式,進行技術輸出,與諸如印度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的光伏企業合作生產,以規避歐盟方面的限制。雙方將從銷售中進行分成。
“如果沒有我們協助,這些沒有技術的第三世界國家的光伏企業將被淘汰,他們非常樂于合作。”上述負責人稱。
“阿特斯最大的戰略轉型是繼續向下游擴張,作為整體解決方案商,目前在海外已經拿到了超過700MW(兆瓦)的項目儲備。”阿特斯相關人士稱,“阿特斯有加拿大工廠,同時也有采購來自中國臺灣的電池片。在歐盟方面沒有終裁之前,我們還是希望政府通過反制裁等手段維護國內企業的正當利益,也希望歐盟從大局考慮,終止不理智的行為。”
“歐洲市場肯定也不能放棄,因為歐洲是最大的存量市場,提供最穩定的現金流。這方面來說,中國要積極做好。”Martec邁哲華(上海)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能源電力總監曹寅稱,“我們也可以嘗試在歐洲低成本的地區設立組件工廠,如波蘭、烏克蘭、羅馬尼亞等,保證我們的銷售渠道和品牌存在,這是很關鍵的,否則再進去是很困難的。”
在歐盟“雙反”的背景下,中國的光伏整合之路可能加速。王海生稱,“這個是硬著陸和軟著陸的問題,著陸遲早的問題,行業整合淘汰是遲早的。這樣的話,淘汰得更猛烈一些。”
“貿易戰將是雙輸的結果”
事實上,太陽能產業已經成為了一個股市的“黑洞”。五年內最大的幾個公司的總市值縮水了約90%。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認為,“如果說有什么地方出了問題,那就是這個行業本身——不僅產能過剩,而且在經濟緊縮之際還依賴政府補貼。”
事實上,僧多粥少,是貿易戰爆發的源頭。曹寅稱,現在歐洲整個光伏行業,尤其是下游的電池和組件情況非常糟糕,導致整個產業的工人和銀行不滿,“如果不‘雙反’,怎么面對他們?現在已經下不了臺,只能說打別人耳光打輕點打重點的事。”
“預計接下來的貿易戰會更多。尤其是美國方面,已經對中國的崛起發起全面的遏制政策。”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對于這樣的貿易戰,中國必須出手回擊。
不過這樣的還擊是否有效,業內也有不同的看法。王海生認為,中國多晶硅的進口是有依賴的,多晶硅價格比你現有成本還低的市場里面肯定要大量利用國外的,現在一‘反’國外,那就逼著國內企業擴產,這是把企業往火坑里推。
曹寅也認為這種反制沒好處。“我們現在采取的反制措施會產生兩種作用,第一個是告訴歐洲,不要再對中國企業‘雙反’,我們也會反制,就是讓他們取消對中國的‘雙反’調查,這個看來已經失敗。第二個是告訴歐洲,將來不要對中國的其他產業‘雙反’調查,這對雙方不利。”
對于貿易戰的最終走向,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光伏企業負責人稱,“如果明年歐盟方面對中國產品‘雙反’成立并征稅,則用歐洲進口多晶硅做的光伏產品回不到歐洲市場;而由于中國‘雙反’,歐洲進口多晶硅也不能用于中國市場,整個游戲中止!”
“這個時候海外多晶硅巨頭瓦克(德國)、Hemlock(美國)、OCI(韓國),三巨頭變三大頭,如何解開這個死局?這個故事一定會發生在明年的第二季。中國市場成長得很快,要實現多晶硅需求的平衡,大約需要時間,誰撐過,誰來定天下!”上述人士稱。
“應拓展國內市場自救”
孟憲淦認為,中國政府在出手還擊的同時,還應該全面拓展國內市場,進行自救。
近期,一系列光伏利好政策頻出。比如,10月26日,國家電網[微博]宣布,從11月1日起,6兆瓦及以下容量光伏發電項目可直接在當地電網公司申請并網,并可全額收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富余電力。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透露,最近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副總理李克強先后多次批示,要解決中國的光伏產業危機。中電聯、國家電網、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以及財政部都接到了批示,正在啟動相關項目,因此最近相關的會議非常密集。
王海生也表示,現在中國企業需要開拓歐美之外的其他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去年2個GW(吉瓦)的安裝量,今年5個GW,明年10個GW。然后再開拓拉美市場、印度市場和亞太市場,這些市場不會被攔著的。”
英國金融時報則分析稱,現在嚷嚷著的光伏貿易戰其實都是浮云。沒有任何產業能夠靠補貼存活、壯大。光伏行業要迎來春天,關鍵還是在于提高技術,降低發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