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歐美“雙反”倒逼中國打開國內市場,這本是意料之中,但國網對分布式光伏并網如此快速和巨大的態度轉變,確實是意外。有了這一政策,國內光伏市場啟動在即,尤其是將利好沿海地區的中小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不過,國內市場的發展仍面臨著不少問題:首先,按照規劃,國內市場充其量只能彌補30%的歐美市場空間損失;更為重要的是,對分布式光伏發電來說,并網不是主要問題,其盈利模式和電價補貼實施才是國內市場能否啟動的關鍵。
投資回報率有望達10%以上
中國光伏組件產能占全球60%~70%,其中海外市場占國內光伏企業全球市場的80%以上,但歐美“雙反”對國內光伏行業造成巨大打擊。“不管怎么說,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政策的出臺也是國家在這方面的一個積極表態。同時也是國內光伏市場開啟的信號。”國內一家大型光伏企業人士張林(化名)表示。
國內光伏市場在2011年開始放大,主要得益于“金太陽”示范工程、太陽能屋頂計劃、上網示范電價等政策。因此,在2012年海外市場貿易戰的嚴峻形勢下,國內市場成為國內企業重中之重。
日信證券預計,國內市場占全球市場的份額將從2011年的8.18%,上升到2012年的16.67%。同時,因目前東部并網發電成本跟終端銷售電價已經較為接近,已下降至0.9元/kwh,如果按照媒體報道中的度電補貼力度,自發自用和多余電量上網均享受同等電價,投資回報率可以達到10%以上。
張林認為,如果歐洲“雙反”也像美國那樣,國外市場就基本關閉了,企業只能去搶占新興市場。因此,對大廠商來說,明年針對中國區的出貨肯定會增加的。
中小型自發自用項目將受益
新意見中的更大亮點在于: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業主提供接入系統方案制定、并網檢測、調試等全過程服務,不收取費用。電網企業為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分散接入低壓配電網,允許富余電力上網,電網企業按國家政策全額收購富余電力,上、下網電量分開結算。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免收系統備用費。如果是按照6兆瓦的項目計算,這筆費用或達到上百萬元。
對此,國網新聞發言人張正陵也表示,分布式光伏電源具有小而分散、技術簡化等特點,但目前成本仍比較高,如果并網再收費就會進一步增加項目開發成本,不利于發展。
多家光伏企業管理層也告訴本報,這對于中小型自發自用的分布式電站會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10兆瓦以上的電站項目通常是在中西部地區的,而國網所給予支持的這類項目大量集中在沿海及東部城市。
一家大型光伏企業副總經理梁先生對記者說,國網的做法意味著有不少自發自用項目可以自己建設電站,如果有多余電量的話,可能會通過大型電網并到國網的網絡上。“從宏觀角度看,國網是在將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轉給國內光伏行業。因為,有一部分電力是可以他們供應的,現在變成企業可以自己建設電廠自己發電了。而且,國網還開辟了辦項目的綠色通道,促使中小型的光伏項目能盡快建成。”
并網意見還確定了分布式光伏界定標準。“據國際上有關國家及組織界定標準和我國電網特點,考慮10千伏單回線路輸電容量約5~8兆瓦,并且國家對電源的統計口徑為6兆瓦及以上,意見明確的適用范圍是:位于用戶附近,所發電能就地利用,以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接入電網,且單個并網點總裝機容量不超過6兆瓦。根據測算,該范圍能涵蓋所有的屋頂和光電建筑一體化項目。”
中環光伏工程一位高層告訴本報記者,這一定義再次將分布式發電及大型地面電站做了區隔,今后各方哪些是屬于分布式發電、哪些被叫做地面電站也會更明確。
啟動關鍵在電價補貼
雖然分布式光伏發電成本已明顯下降,投資回報的吸引力增強,但是分布式光伏“救市”的力度仍有限,而且在推廣中還要繼續面臨一些繞不過去的問題。
一位光伏行業分析人士對本報表示,按照最新“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中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1吉瓦,2011年裝機累計是3吉瓦,也就是說,今后幾年每年約增5吉瓦。
在此限制下,“國內市場充其量只能彌補30%的歐美市場空間損失,仍需整合關閉掉30%的國內落后產能(12吉瓦),轉移8%產能(3吉瓦)去海外規避‘雙反’,這樣市場才能恢復平衡。因此,大家不應盲目樂觀。”上述分析人士說。
此外,高成本也是制約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但目前要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之處在于國家的電價補貼政策。
張林表示,現在發展分布式光伏應該更多考慮其盈利模式和電價補貼實施的問題。比如,在江浙滬三地的分布式發電成本比西部高,那么1元錢的上網電價是無法盈利的。另外,作為企業,更關心的是財政補貼能不能按時發放。
張正陵稱,分布式光伏是在政府政策和補貼下發展的,因此它未來的發展規模一定是按照政府的規劃范圍,并不取決于國網的措施,關鍵取決于政府補貼。而規劃以外的不好發展,因為拿不到補貼。
實際上,中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目前遇到了比較嚴重的資金拖欠問題。在上周的一個光伏行業會議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專家透露,所有上網電價的補貼資金只發到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