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電力的一線員工蕭晨(化名)9月底對《新產業》說,自己被安置的工廠是全自動化的生產線,自己過去根本沒有任何事情可做。
與蕭晨一樣,9月17日前后有上千尚德員工被“崗位分流”。尚德電力CE O 金緯公開表示,這次電池產能調整涉及的員工約1500人,主要是公司縮減在無錫的太陽能電池生產規模導致的,而這被業界認為是在變相裁員。
就在9月17日當天,數百名此次“被裁”員工因無法與公司就賠償問題達成一致,圍堵了尚德電力在無錫市新區新華路總部廠區“討要說法”。
“歐洲市場萎縮是尚德裁員的直接原因。”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高級分析師宋亮表示,尚德還受困于產能擴張太快、資金周轉緊張,而這又是行業內所有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尚德們”內憂
其實,尚德電力在此前已裁員4000多人,約占總員工人數的30%以上。
尚德電力稱,此次員工調整主要是為了生產方面的優化調整,產能調整僅涉及到公司在無錫的部分電池生產,即電池產能下調至1.8G W,其他產能保持不變。組件產能繼續維持在2.4GW,硅片產能維持在1.6GW。
在尚德電力裁員之前,天合光能、江西賽維等光伏巨頭都被爆出裁員的消息。
近期,天合光能也宣布在1850名管理員工中實施裁員,裁減人數大約為200名。而此前,江西賽維宣布今年以來公司已裁員5554人,裁員比例約為22%。
縮減產能和裁員已成為國內大光伏企業應對危機的辦法。
弘亞世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文平表示,現在很多光伏廠家都在裁員,也有用放假或生產停歇等各種方式進行成本縮減,工人就只有微薄的底薪。
“這次裁員只是一個序幕。”日信證券新興產業及能源材料研究組首席研究員曾維強對《新產業》說。
江西賽維新余總部一位中層工作人員在9月23日晚間透露,最近公司又發工資了,而公司內部傳言10月份開始,全部開始放假。這一消息并未得到賽維官方的回應。賽維蘇州的一位員工則稱,公司目前還沒發工資,不過蘇州已經放假有“一個月了”。
“尚德們”的內憂,不單是裁員和縮減成本就能解決。
雪球財經光伏行業分析師王毓明告訴本刊記者,當前光伏企業的資金普遍比較緊張,公司負債率都較高,償債風險很大。
尚德電力公司財務報告顯示,2011年公司負債總額36億美元,負債率達到79%,而今年一季度負債繼續上升,公司負債率攀升到82%左右,償還債務能力風險進一步加大。
而更值得警惕的是,今年第二季度,尚德電力毛利率約為-10%,這意味著尚德電力的產品賣出越多,虧得越多。到明年3月份,尚德電力還有一筆近5億美元可轉債到期必須償還。
今年早些時候, 英利綠色能源 、保定天威、江蘇中能、晶科能源(JKS.NYSE)等光伏巨頭紛紛被國內評級機構下調評級。湯森路透Star Mine的數據顯示,多位分析師已調高英利綠色能源、尚德電力、天合光能和晶澳太陽能的虧損預估。
“中國市場上的太陽能面板價格可能還會進一步跌至每瓦0.58美元,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太陽能面板將為每瓦0.69美元。”一位業內分析師說。
此外,光伏企業庫存高企、經營性現金流銳減,再加上投資基金和銀行對光伏熱情的消退,整個光伏行業正面臨資金鏈條緊繃甚至斷裂的風險。
另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滬深兩市55家涉及光伏概念的上市公司,近80%的企業業績出現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歐債危機影響,歐洲各國政府都在緊縮開支,大幅削減清潔能源補貼,導致中國太陽能企業訂單急劇下滑和取消;而美國帶頭的針對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的“雙反”
調查,無疑是“火上澆油”;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給予的大量補貼,導致眾多廠家“一擁而上”,將這個高技術壁壘的產業弄成依靠廉價勞動力,打價格戰的行業,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
光伏產業外患
“尚德們”的外患便是愈演愈烈的“光伏雙反”。
“當前中國光伏企業對外依賴太多,國內市場尚未真正啟動。”宋亮指出,中國光伏企業“走得太快”,技術積累仍然不夠,產品以中低端為主,毛利率要比國外同行低20%左右。
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光伏產品90%左右出口到歐美市場。2011年中國光伏電池對歐洲出口金額204億美元,約占同期該產品出口總額的73%。
中國商務部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近期表示,歐洲對華光伏雙反,此案涉及中國200多億美元的出口,關系著中國上千家企業和40多萬人就業。尚德電力之前也有高管表示,歐洲對華雙反得以成行,可能導致100萬人失業。
與美國對華光伏雙反相比,歐洲近期對華光伏雙反,對中國企業影響更大。國外市場門徑收窄的變化,讓中國光伏企業舉步維艱。
有分析稱,在歐盟反傾銷稅率未定前,中國大企業還可以繼續維持下去,一旦反傾銷稅率被判定,如果稅率高于30%,對多數大企業都是沉重打擊,甚至有破產危險。
來自山東省商務廳信息顯示,今年8月山東光伏組件出口同比下降71.4%。
近期,中國政府代表團在歐洲表明了中國政府對歐洲雙反政策不認同的立場,被業界認為是“國家在應對歐洲反傾銷所表現出的態度堅決”。此外,德國政府高層及企業界與歐盟不一樣的聲音,讓不少光伏業內人士看到了希望。
“即使沒有歐洲的光伏雙反政策,國內光伏企業已經是沒救了,反不反無所謂。”曾維強表示,中國光伏行業自身的問題,很難因外界環境變好而得到完全解決。
資料顯示, 中國光伏行業的利潤率已從2007年的139%下滑到現在的20%左右。在中國500多家光伏企業中,三分之一的中小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表示,出口受阻和產能過剩,這將導致一些光伏企業可能未見盈利就要草草收場,預計未來兩三年內被踢出局的光伏企業將超過30%。
隨著國外光伏市場的萎縮,不少光伏企業將希望寄之國內光伏市場的發展。
雖然9 月1 2 日發布的《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簡稱《規劃》),否定了此前傳言的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上調至40G W的目標,但國家能源局還是在《規劃》印發的通知中表示,“在規劃實施過程中,適時開展太陽能發電規劃評估,根據發展形勢對規劃進行必要的修訂和調整”。
第一創業新能源設備分析師何本虎認為,9月初歐盟“反傾銷”立案,國家能源局決定加大光伏產業支持力度,也增加了超預期的可能。但迅速崛起的中國市場要替代歐洲市場尚有難度,“即使最后實際的規模達到 40GW,也難以改變行業的總體低迷格局”。
不過,國內光伏發電并網瓶頸始終無法打開,配套補貼和融資政策如此乏力,一直為業內人士所詬病。而最重要的光伏并網問題未妥善解決,國內市場的替代作用將難以發揮作用。
與此同時,因歐美對華光伏雙反主要針對產自中國大陸地區的光伏產品,國內已有光伏企業將產能外遷,如超日太陽在歐洲建設光伏電站項目。
有分析稱,把國內嚴重過剩的產能部分遷移到光伏市場,才是長久之計,這樣可使由中國資本掌握的光伏產業的安全性大為上升,同時避免貿易制裁。
明年見底
“光伏行業還沒到最差的時候。這輪經濟周期的調整時間可能更長,至少要到明年下半年。”曾維強對《新產業》表示,2013年上半年光伏行業可能會出現最低點,“現在光伏廠家的股價是不是最低點,目前還很難判斷”。
晶澳太陽能一位電池片業務負責人對《新產業》表示,光伏寒冬可能還要再長些,行業可能要到明年才會有所好轉,“上半年還是下半年,具體時段不好說”。
“現在中國光伏企業日子都不好過,”王毓明指出,如果國內沒有一兩家光伏巨頭被整合,行業寒冬仍然將“僵持”幾年。因為,目前很多光伏廠家的產能并未完全釋放,只有經過一輪慘烈洗牌才能真正好轉。
宋亮則表示,除了尚未啟動的國內光伏市場外,中國光伏廠家還可以積極開拓俄羅斯、巴西、中東等新興市場。與此同時,光伏廠家還需積極創新加強自己的技術儲備,提升產品毛利率和競爭力。政府方面需要對大的企業進行扶持,給光伏行業龍頭進行扶持補貼;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積累技術,改變目前低端產品為主的局面。
此外,還需要配套的智能電網政策及相關標準盡可能跟上腳步,為光伏發電的大量并網做好充分準備。“鼓勵政策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宋亮說。
不過,9月12日印度有企業申請對中國進行光伏產品反傾銷調查,這塊未來潛力巨大的市場也“風云突變”,中國光伏企業可能遭到美歐印三方合圍。
而不久前才對外開放的日本光伏市場,也因近期中日關系惡化變得前景難測。這對于想開拓新興市場的中國光伏企業,無異于當頭潑了一瓢涼水。
在王毓明看來,更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光伏并網的難題。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此前表示,國內光伏企業必須收縮,保存實力,以等行業轉好。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開發國內市場是當務之急。企業在投資和發展中需把握好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