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關部門批復云南省電力用戶和發電企業直接交易(直購電)試點的輸配電價。對于直購電試點輸配電價的獲批,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意味著云南在全國率先探索電價市場化,在云南省內水電以更合理價格輸出的同時,電解鋁等大工業用電成本有望下降。
云南率先探索電價市場化
根據新政策,參與云南直購電試點的大用戶購電價格,由直接交易電價、電網輸配電價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三部分構成。其中,直接交易電價由電力用戶和發電企業協商確定,政府性基金和附加由電網代收。
電網輸配電價實行兩部制電價,基本電價執行云南電網現行銷售電價表中的大工業用電的基本電價標準;電量電價為每千瓦時0.125元(不含線損),其中,110千伏電量電價為每千瓦時0.105元,220千伏電量電價為0.086元。耗損率參照近3年實際耗損率,由省內價格部門參照決定。
據報道,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有關部門批復云南直購電試點輸配電價有兩層意義。從宏觀層面講,云南直購電試點獲國家有關部門認同,云南電力體制綜合改革將從直購電開始推進。從微觀層面講,云南首次明確統一的直購電過網費,直購電推廣力度有望加大,高載能特別是電解鋁行業用電成本有望降低。
如果按照云南省內平均每千瓦時0.2元左右的水電上網電價計算,加上已獲批復的每千瓦時0.125元的輸配電價,再加上容量電價(基本電價)和線損,最終直購電銷售側電價有望在每千瓦時0.4元以內,這較云南每千瓦時0.5元的大工業平均用電價格更為便宜。
另據報道,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的云南省發改委主任王喜良對外透露,國家發改委已同意把云南列為全國兩大電力改革的試點省之一,云南正在國家指導下深入研究電力體制改革的方案。假如一切順利,新的電力體制改革將從云南啟動。
與此同時,云南省常務副省長李江亦有同樣的看法。“當前的電力體制已經不適應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的要求……電網企業目前處于統購統銷的壟斷地位,發電企業、地方政府的話語權十分有限……無法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李江表示,希望國家支持云南在電力體制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試,在大用戶購電等方面給予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云南是一個以水電為主的省份,在其整個電力結構當中,用于上網的水電占了七成還多。
目前云南全省的水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6300多萬千瓦,無論是增速還是發展都是全國第一。2002年全國電力體制改革以后,能源發展速度很快,但云南作為資源大省,電價與其他省份相比卻沒有價格優勢。
事實上,云南目前的平均上網電價比全國的平均上網電價僅低0.1元/千瓦時,而工業用戶電價比全國,尤其是西部其他省區卻高出0.1元/千瓦時。另外,云南的工業用電電價僅比廣東的工業用電電價低0.5元錢左右,而云南的經濟水平則遠落后于廣東,導致本地電價沒有優勢。去年,整個云南省的GDP比廣州還少。
這最終形成的結果是,李江舉例說,在利益分配方面,地方政府在水電開發當中承擔了移民搬遷安置、生態環境保護、扶持庫區發展等繁重的任務,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建立權責相匹配的利益分享機制。
2009年,由貴州省社科院耗時兩年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東西部區域利益協調與加快西部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以西電東送為典型實證》稱,西電東送的電價如不加以改革,將進一步加劇東西部發展不平衡。
作為該課題主要負責人,胡曉登曾表示,導致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核心問題是,西電東送電價偏低,未在電價中充分考慮能源開發所付出的環境、移民成本。
就像業內專家此前所說的一樣,胡曉登說,西電東送外部所支出的許多成本,如經濟的、生態的代價,沒有計入市場交易成本,導致電價不公正。西電東送成本,主要包括投資成本、運行維護費、庫區維護費、庫區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綜合折舊率、保險費等。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當地一些高載能產業項目沒法按原計劃上馬,致使那些預留的水電無法就地消化,云南當地出現大規模的棄水現象。南方電網的一份《關于云南水電消納有關問題的匯報》顯示,在滿足自身負荷的基礎上,云南省存在大量的盈余水電,而加上其他各種原因,云南省本地難以消納這些盈余的水電。
而云南“盈余的水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云南方面與南方電網在電價上出現分歧,計劃于今年投產的“金中直流”電網工程因此拖期,這最終導致了當地多余的水電無法送出,金沙江上已經和即將投產的一些大型水電站因此棄水。
電力行業人士分析,雙方在電價上出現分歧的原因是,如果水力發電廠以“點對網”的形式直接向對方電網賣電,電價相對較低,這意味著南方電網收益減少,云南地方政府收益增加;而如果以“網對網”的形式,先將水電賣給當地電網,再由當地電網賣給對方電網,價格可能會高一些,即南方電網收益增加,云南地方政府收益減少。
一位國家能源系統的知情人士表示,這是促使云南試圖電改的其中一個原因。他表示,如果云南要發展高載能產業,利用本地清潔便宜的水電,通過點對點的直供方式,可以為企業減少一大部分成本。“這也能吸引更多的企業來投資。”他說。
電力體制改革將有較大突破
12年了,距離2002年啟動的第二輪電改至今過了十二年的一個輪回。一直在建議,一直在討論,一直在思考,電改也一直還在路上……電改不是你想改,想改就能改。難怪電力人士會直呼:“電改之難,難于上青天!”不過今年,似乎要動點真格的了。
據報道,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2014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明確提出盡快出臺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意見,積極支持在內蒙古 、云南等省區開展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可見,未來在兩地開展的綜合試點將成為實現“市場在電價形成機制中起決定作用”的突破口。
《意見》提出,積極推進電能直接交易和售電側改革,推進輸配電價改革,提出單獨核定輸配電價的實施方案。通過電能直接交易,實現發電側市場化定價,再通過一整套統一和公開的輸配電價計價方法,實現輸電和配電價格獨立核算定價,再加上發電側電價順延形成市場化的售電價格。
在這套市場起決定作用的電價形成機制中,如何實現競價上網并形成合理的輸配電價,都有賴于通過綜合試點的方式探索出經驗。實際上,2002年印發的電改5號文曾提出廠網分開和競價上網,目前廠網分開已經基本實現,但競價上網遲遲未能成行,未來內蒙古和云南電改試點將在這方面有所突破。
目前,內蒙古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的改革方向是利用市場機制,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縮短發電方和用電方中間環節,有效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與之前的直購電試點相比,這個方案涉及范圍更廣,將中小企業包括在內。試點仍將利用現行機構進行調度,主要模式是用電方和供電方協商定價,實現競價上網。
之所以選擇內蒙古和云南作為試點地區,原因之一是這兩個地區上網電價低,具備競價上網的價格基礎。目前內蒙古平均上網電價0.25元/千瓦時、風電上網電價0.51元/千瓦時,低于部分南方地區的火電上網電價,在外送河北和北京等地時具備價格優勢。
在今年的云南省“兩會”期間,云南省委在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中提出,要探索建立“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運營機制;加快推進電價改革試點;探索建立局域性電網;建立健全合理的電價形成機制,推進大用戶直購電,實施區域電價、節點電價等政策。
而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禹民去年曾表示,電改亟待體制機制協同推進。他說,在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已經實現的基礎上,電力體制改革的節點已落在電網領域,應改變電網統購統銷的運行體制,以出臺獨立輸配電價為切入點,統籌推進輸配電體制改革,同時加快理順電價形成機制,推進電力體制發生變化。
王禹民認為,改變電網統購統銷的運行體制,就是輸電與售電分開,“輸電的不賣電”,輸電一方建好輸電通道,收取“過路費”,用于電網建設與維護,售電一方負責賣電,參與市場交易。
王禹民認為,電價形成機制要進一步市場化,就應當由政府制定出臺獨立的輸配電價,同時上網電價、銷售電價要放開,在市場作用下最終確定銷售電價。在現有的電力體制中,電網在輸、配、售各環節全部壟斷。
除了推動大用戶直供電和電價改革,開放民間資本進入電源建設和運營領域也是電力改革的重點。無論是推進電力直接交易,還是引入民間資本進入售電側,其最終目的都是打破壟斷,實現電力交易市場化,逐步形成發電和售電價格由市場決定、輸配電價由政府制定的價格機制。
發改委電力市場改革研究專家組成員、華北電力大學能源與電力經濟咨詢中心主任曾鳴稱這有利于民營化企業進入售電市場,擴大用戶選擇權。
不過也有疑慮之聲。“對于民營資本而言,目前進入未必時機合適。電力系統首先是打掉電老虎才行,否則,進去危險。”一位業內人士好不避諱地直言。不過他對此次電改也充滿希望:“一直在關注這方面,但一直沒什么大的進展,希望這次是真的可以跨出這一步了。”
另據了解,包括電價在內,新一輪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正在逐步啟動。
從現狀看,我國資源品價格改革明顯滯后于國民經濟整體的市場化進程。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商品和服務價格已由市場決定,但資源品價格仍主要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未能充分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及有限資源在代際之間的分配補償機制。一組廣被引用的數字是,我國人均淡水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城鎮居民水費支出僅占可支配收入的0.7%-0.8%,遠低于1%-3%的國際平均水平。
而深入推進資源品價格改革面臨“天時”之利。一方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已成為此輪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核心理念之一。作為基礎性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資源品定價對經濟“調結構”作用重大。節能環保日漸深入人心也在進一步倒逼資源品市場化定價進程。
另一方面,國內外通脹形勢趨于平穩,這給資源品價格改革提供較為理想的窗口期。一般而言,水價、電價和天然氣價等改革會對通脹造成上行壓力,但煤價及油價由于新的定價機制均逐步與市場接軌,不會顯著抬升通脹。
而在推進改革的政策信號愈發明確及宏觀經濟形勢配合的背景下,新一輪資源品價格改革箭在弦上。以近兩年穩步啟動的階梯水價制度落實為先鋒,電價、天然氣價等有望相繼依此機制啟動改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