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想參與。”談到關于石油行業開放以及混合所有制的趨勢,一家企業副總裁脫口而出。
最近,能源央企關于混合所有制的表態已經在業界引起回應。這位企業副總裁對說,有興趣參與混合所有制和開放的合作,但情況并不樂觀,企業現在更多是觀望。這一態度在民營資本中比較普遍。
“混合”成色存疑
今年3月14日,中石油宣布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下稱“中石油深改組”)。同月19日,中海油深改組首次開會。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公司也成立了深改組。
中石化宣布將銷售端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將來重點,并列出時間表要在6月底前完成引資。中石油則側重在上游推動民資進入,通過承包制和服務招標擴大開放度。
國家電網則是在三個領域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直流特高壓、電動車充換電設備和抽水蓄能電站。除中石化公布時間表外,其他幾家沒有詳細的操作方案。
一位電力企業人士對記者說,電力系統內的企業都在盤算各種預期方案,比如拿哪一塊資產實行混合所有制、優質資產和劣質資產的操作區別等。但他也稱,至今沒見到完整的方案,只是公司內部有討論。
國家電網擬推進混合所有制的領域,此前盈利狀況就不佳,特高壓和抽水蓄能電站投資額也大。記者采訪的一位地方官員稱,看不出有什么吸引力。如果僅僅是引資建設,現在的定價機制不清晰,回報率也無法預期,需要有更多細節才能作出判斷。
“我們現在對石油上游保持著興趣,但對于開放的進程一直在觀望。”山東科瑞副總裁李曉清對本報記者說。
按照李曉清的分析,上游勘探風險大,可能會是第一批推出合作的領域。但即使有動作,首先被推出實行混合所有制或開放的,極有可能是一些邊際油田和區塊,這些區塊的風險高、資源品位差,民企還看不上,也無技術和人才儲備應對高風險區塊的勘探開發。
外界還有一個擔憂,是能否在混合所有制的新公司中獲得話語權。如果沒有話語權,相當于融資給大央企,分紅也難以通過制度得到保障。
如果一家民營企業通過混合所有制出了錢、入了股,卻不能提名董事,在新公司沒有絲毫話語權,也會成為混合所有制的障礙。
混合的“門道”
混合所有制早已有之,中央企業和地方企業的合作、國企和民企的合作、國資上市,股東都是各種成分都有。
湖北能源董事長肖宏江此前對記者稱,混合所有制僅是國企改革的開始,關鍵是完善現代企業治理制度。
混合所有制在油氣銷售端早有先例,在石油天然氣銷售環節,后進入的央企在省級就以合資的形式建設加油加氣站。
記者梳理的資料顯示,中石油旗下昆侖燃氣以全資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和參股公司在各地開展業務。殼牌、BP、道達爾、埃克森美孚等外資石油公司也通過與石油央企建立合資公司形式進入銷售市場。
一位與昆侖燃氣在某省共同擴展加氣站業務的公司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合作早就開展了,原先在LNG(液化天然氣)和加氣站已有基礎,并有一定數量的站。原有的加氣站和LNG工廠一起與昆侖合作,保留一定股份,實現“混合所有制”。
不過,這位人士認為,公司能與昆侖合作,得益于公司領導的原有資源,以及在LNG和加氣站已經作出的成績,也算是“混合”的“門道”了。
在壟斷程度高的電網、石油等領域,簡單的混合所有制并不能解決當前企業攤子大、效率低的難題。
而且電網和石油領域,還存在價格機制的問題。油氣銷售價格由新機制形成,但進出口和煉化環節還沒有理順,某個環節的引資改變不了產業鏈條的壟斷和利益輸送;電價是政府定價,沒有清晰的輸配電價,想進入的企業無法測算投入產出。
上述地方官員分析說,從已推出的領域看,上游和終端都在央企手中,價格也是劃定的,除了投錢,新進的企業也得不到更多。
當然,通過小規模的引入民資,實現經營制度的改善,逐步提升話語權,向真正的市場主體演化,也是一個未來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