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聞雷聲,不見雨下”的頁巖氣開發終于落下了“雨點”。
3月24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宣布,公司頁巖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將在2017年建成國內首個百億方頁巖氣田——涪陵頁巖氣田。這標志著我國頁巖氣開發實現重大戰略性突破,提前進入規模化商業化發展階段。
根據現有地質資料和產能評價,作為我國首個大型頁巖氣田,涪陵頁巖氣田資源量2.1萬億方,2017年建成年產能100億方的頁巖氣田,相當于建成一個1000萬噸級的大型油田。其中,預計2014年底涪陵頁巖氣田將實現產能18億方/年,2015年底將建成產能50億方/年,為原計劃的10倍。實現規模開發的時間比原先預計的10年大大縮短。
近年來,頁巖氣在北美大放異彩,讓多國垂涎。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2年,美國頁巖氣年產量由117.96億立方米躍升至2762.95億立方米。巨大產能的釋放讓美國從天然氣進口大國搖身變為準出口國,在建的7座LNG出口終端橫陳東岸,另有20多個出口項目待批。
同樣來自EIA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頁巖氣可采資源潛力為1115萬億立方英尺,是美國可采潛力的兩倍,世界之最。中國國土資源部公布的儲量數據則為883萬億立方英尺。
業界將北美頁巖氣的井噴式開發描述為一場正在深刻影響世界能源供需格局的革命,具備頁巖資源潛力的國家無不試圖復制美國人的成功,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超過30%,且供需缺口仍在不斷擴大的中國也不例外。
按照《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到2015年,我國頁巖氣年產量計劃達到65億立方米,目前已進行兩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標,但因地質、技術、投資等條件限制,產業前景并不明確,叫好者多,行動者少。
有業內人士戲謔說,頁巖氣這類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更具高投資、高科技、高風險的特點,一口頁巖氣井的投資成本高達數千萬甚至上億元,是“冒險者”的游戲,玩家多屬“高富帥”,即使是基礎厚實的美國,也是經歷了數十年的積累。
事實如此,即使是實力雄厚的中石化,在頁巖氣勘探開發上也是經過一番努力才至今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同樣在四川盆地深耕頁巖氣勘探開發的中石油則“低調”得多。
另從國際上開發實際來看,一些國家雖表現出對頁巖氣的熱情,但受限于資源稟賦、開發技術、環境保護、投資環境等因素,只能“望氣興嘆”。
中石化稱,目前示范區開發試驗井21口,截至2013年,已建成頁巖氣產能6億方/年。截至目前,平均單井測試產量33.7萬方/天,最高55萬方/天。焦頁1HF井按6萬方/日定產試采,已持續穩定生產480天。焦頁6-2HF井目前產量32萬方/日,已持續生產170天。
中化集團原總地質師曾興球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中石化的突破對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來說確是一件好事,但不應盲目,一擁而上,“既要樂觀,更要謹慎”。
他說,四川盆地是大型疊合盆地,多期構造演化,多期油氣成藏,多層系、多類型儲集層,決定了油氣藏的多樣性及油氣勘探的復雜性、長期性和曲折性。
曾興球強調,這個地區油藏特性界定的還不是很清楚,要對同地區同類型氣藏的異同點進行比較分析,以確定整個涪陵頁巖氣田油藏性質和分布情況。目前試采井的時間還不是很長,需要對氣井的穩定性進行持續監測,積累試采資料,獲取整個區域生產的情況,才能實現科學開發,持續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