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光伏遭遇的三次貿易大戰
國際市場一直是我國光伏產品的主要戰地,然而這幾年卻接二連三遭遇國際貿易摩擦。主要有歐盟以及美國對我國光伏產品發起的三次“雙反”調查。這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國內企業受到影響。
經過梳理,記者發現這三次貿易戰的原告方都是一家來自德國的公司——SolarWorld。這家企業為何舍近求遠、多次對我國光伏產品發起調查呢?記者將梳理這三次貿易大戰來龍去脈,以期探個究竟。
一、歐盟雙反調查:全球最大貿易爭端
中歐迄今為止最大的貿易摩擦、全球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影響到中國上千家企業生存和40多萬人就業。
【事件起因】
2012年7月24日,以SolarWorld為首新成立的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EUProSun)針對中國光伏制造商的傾銷行為,向歐盟委員會提起訴訟。9月25日,EUProSun向歐盟提起申訴,指控中國的光伏企業獲得政府補貼,并要求對其產品征收懲罰性進口關稅。
【涉案產品】
從中國進口的光伏板、光伏電池以及其他光伏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終裁排除硅片。
【中歐博弈】
2013年3月6日起,歐盟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實施進口登記。
2013年5月22日,中國機電商會代表中方業界向歐盟委員會提交價格承諾談判方案,但歐委會直接回絕了方案。
2013年5月23日,中國商務部率團緊急赴歐,向歐委會就價格承諾問題再次進行磋商。
2013年5月24日,歐盟成員國內部擬就歐委會對華光伏征稅建議案投票表決。最終,有17國反對對華光伏“雙反”議案。
2013年5月26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訪問德國時強調,歐盟擬對華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中國政府表示堅決反對。
2013年8月2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已正式批準中歐光伏貿易爭端的“價格承諾”協議,該方案將于8月6日起實施。協議規定中國出口歐洲的光伏組件最低售價每瓦0.56歐元,每年配額7GW。
【終裁結果】
2013年12月5日,歐盟委員會發布歐盟光伏反傾銷與反補貼案終裁公告,除價格承諾企業外,對我國光伏組件與電池征收47.7%-64.9%不等的雙反稅。已于8月6日生效的價格承諾繼續有效,承諾企業增至121家。
【雙反影響】
中國和歐盟就光伏產品爭端達成價格協議后,雖然八成企業免征重稅,但是我國對歐洲出口占總出口量的比重已從70%下降到不足30%,日本成為中國光伏產品第二大出口國,占比超過20%。二、美國雙反調查:前后兩次發難
自2011年以來,美方先后兩次發起對我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雖然美國市場占整個中國光伏業出口比重的10%左右,但歐洲市場遭遇重創,美國市場對于中國光伏企業舉足輕重。
1、第一次雙反調查
美國對中國清潔能源產品首次發起“雙反”調查。
【事件起因】
2011年10月18日,德國SolarWorld美國分公司聯合其他6家生產商向美國商務部正式提出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申請。
【涉案產品】
具體征稅對象包括中國產晶體硅光伏電池、電池板、層壓板、面板及建筑一體化材料等。
【中美博弈】
2011年11月8日,美國商務部正式立案對產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2011年12月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宣布中國光伏產品對美相關產業造成損害,該案正式進入美商務部調查階段。
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組織下,14家中國光伏企業也將聯合抗辯美國“雙反”,并委托美國盛德律師事務所為代理應辯事宜。
【終裁結果】
2012年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對進口中國光伏產品做出反傾銷、反補貼終裁,征收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和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
【雙反影響】
本次“雙反”調查涉及的中國光伏企業多達75家,基本將國內有一定規模的光伏企業一網打盡。并且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光伏產品對美歐出口量大較2011年分別下降約30%和45%。
2、第二次雙反調查
【事件起因】
此前,美國商務部對華光伏雙反只針對中國大陸為原產地的光伏產品,中國大陸企業可從第三方地區進口電池,然后組裝成光伏組件。此次雙反調查就是彌補這個漏洞。
美國商務部于1月23日發布公告,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
【涉案產品】
本次調查的涉案產品為晶體硅光伏電池,不論是否單獨、部分或完全組裝成為其他產品,涉及了光伏的全產業鏈。
根據美調查程序,美商務部將于2014年3月28日前后作出補貼初裁,于2014年6月11日前后作出傾銷初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