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訪談:跨區輸送可再生能源有效治理霧霾
——訪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易躍春
記者:您認為,“治理霧霾”和“加快調整能源結構”之間有何關系?
易躍春:多年來,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支撐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但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發展不可持續、溫室氣體排放影響氣候變化、霧霾加重等。霧霾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理霧霾就有必要加快調整能源結構。
霧霾問題以前其實也存在,但不像2013年以來那么突出。以前,感受比較深的只是西部個別城市和北京等地,但去年以來大有蔓延全國之勢。全國性的霧霾問題,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現有的能源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現有能源結構能否持續、要不要調整的問題,近十年來大家一直在討論,也達成了一定的共識,但在決策和實施操作層面力度還不是很大。此次國務院做出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實施跨區送電項目、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等決定,表明國家把“加快調整能源結構”作為治理霧霾的一個重要舉措來推進。
能源結構應該在兼顧各方利益的基礎上,朝著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方向發展,這有助于治理霧霾。當然,調整能源結構也不是單純就治理霧霾提出來的,它同時兼顧了可持續發展、減排溫室氣體等多重因素。
記者:您認為特高壓跨區送電在治理霧霾方面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易躍春:建設特高壓輸電通道,對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環渤海等重點地區的霧霾治理,能夠起到積極的緩解作用。目前能源消耗主要是這些地區,如果能源生產也在當地,將帶來高排放、重霧霾。特高壓遠距離、跨區域送電,對解決霧霾是相當有效的。打個比方,京津冀地區的裝機在6000萬千瓦左右,通過一回特高壓直流或兩回特高壓交流,可輸送電力800萬至1000萬千瓦,可替代當地裝機10%以上,相當于把超過當地10%的能源生產排放物分散到遠方更大范圍,避免過于集中排放,這對減少當地的霧霾將起到顯著效果。
另外,特高壓建設有利于優化能源結構和建設布局。我國水電資源主要在西南部,煤炭資源在西北部、山西、內蒙古等地,負荷集中在中東部。在煤炭資源集中的地方建設大型高效的火電,能有效緩解日益繁重的交通運輸壓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特高壓把能源布局的優化和治理霧霾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同時,治理霧霾也對特高壓送電和優化能源結構的決策起到了促進作用。
記者:從長遠來看,解決霧霾問題,能源結構要做出什么樣的調整?特高壓跨區送電能在這種調整中起到何種作用?
易躍春:從長遠看,還是要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我國風電、光伏電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跟煤炭等一次能源在地理位置整體分布上基本一致,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的可再生能源比例不是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國家一方面加快中東部和內陸地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規劃建設,另一方面通過特高壓跨區打捆輸送風、光、火電,是提高能源結構中可再生能源比例的一種比較好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為了輸送可再生能源而輸送可再生能源,而是在特高壓跨區輸送通道中,具備這個條件,社會也有這方面的需要——通過跨區送電減少霧霾。西北的風電、光伏電等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應該利用好特高壓通道,實現新能源和火電一起外送。國家加快跨區送電通道建設,一方面可以治理霧霾,一方面可以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
記者:“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對可再生能源發展有何影響?
易躍春:隨著我國經濟的平穩發展,能源需求還會持續增長,能源開發也將進一步增長。近年來,可再生能源雖然在加快發展,但火電占比一直在提高,基本沒有低于70%。因此,應以霧霾治理為契機,建立適合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能源消費結構和電力系統運行調度模式。當然,這不會一蹴而就,需要國家進一步促進、推動,讓可再生能源比例逐步提高。雖然短期內以火電為主的能源結構不會有很大變化,但一定要朝著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的方向努力,并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