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總結時。
日前,2013年風電相關的初步統計數據相繼公布,風電產業上下喜氣洋洋,笑稱“暖冬喜見春風來”。
數據喜人 形勢向好
中國風能協會在日前舉辦的新春風能茶話會上發布數據稱,據初步統計,2013年中國風電新增風電安裝量1610萬千瓦,累計吊裝容量突破9000萬千瓦。排名前十的制造企業分別為金風科技(360萬千瓦)、聯合動力(148.7萬千瓦)、明陽(126.9萬千瓦)、遠景(125萬千瓦)、湘電(113.2萬千瓦)、上海電氣(101.4萬千瓦)、華銳(89.6萬千瓦)、海裝(78.7萬千瓦)、東汽(68萬千瓦)、運達(54萬千瓦)。
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日前發布的《2013年度全國風電建設快報》顯示,經初步統計,截至2013年12月31日,去年全國風電累計核準容量13425萬千瓦。其中,并網容量7758萬千瓦,在建容量5667萬千瓦,并網容量占核準容量比例為58%。
2013年度全國風電新增核準容量2755萬千瓦,同比增長10% ;新增并網容量1492萬千瓦,同比增長約0.6個百分點。2013年全國風電年上網電量為137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
作為風電接入規模最大的電網,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張正陵表示,截至2013年底,在國家電網調度范圍內(包括蒙西),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為7037萬千瓦,同比增長24%;全年風電發電量達到12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3%;風電利用小時數為2046小時,同比增長了143小時。
在國家電網調度范圍內,2013年我國新增風電并網容量1361萬千瓦,同比增長6.2%。全國風電并網容量增長最快、規模最大的區域是西北地區,新增并網容量是484萬千瓦;同比增長最快的是華中地區,新增容量同比增長187%。截至2013年底,并網容量最大的區域是華北地區,達到2708萬千瓦,占比38.5%。
2013年風電發電量最大的區域仍然是華北電網,發電52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6%,占比40%;風電發電量排名前十地區分別是蒙西、蒙東、冀北、甘肅、遼寧、山東、新疆、黑龍江、寧夏和山西。從各區域的風電利用小時數來看,除了東北地區,西北、華北、華東、華中地區都超過了2000小時。東北地區風電利用小時數為1911,同比增長268小時。
項目布局決定投資“生命力”
2013年全國棄風情況整體好轉,“棄風大戶”蒙西、蒙東、吉林、黑龍江棄風率下降,但河北張家口、晉北、云南大理、寧夏太陽山地區顯示出小規模棄風的苗頭。
從開發商的角度看,利用小時數增加直接推高利潤率。具體看,有開發企業高層告訴記者,其實各開發商業績分化日益明顯,“苦樂不均”,“影響利潤的首要因素還是項目布局。”有數據顯示,風資源好且不限電地區,例如河北承德的風電場,每千瓦時純利潤可超過0.2元。而在資源不好又限電地區,每千瓦時利潤率僅為幾分錢,甚至賠錢。
2011年,隨著北方地區棄風限電情況的出現,國家能源局提出風電產業調整,從三北地區向中東部轉移,同時提出并引導低風速風電開發。幾年來,這一政策效果彰顯。“三北”風電寒冬,中東部卻贏來了融融暖意。此前,我國風電技術可開發條件為風資源達到7米/秒,隨著以遠景為代表的低風速風能開發技術的發展,5.5米/秒甚至更低資源品質的風電開發成為可能,我國可開發風能資源的規模也隨之增加了10億千瓦。“風電設備的技術進步,給我國風電產業戰略布局帶來了革命性變化。”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一位專家表示,“像湖南這樣的區域,風電技術可開發規模已經達到了2000萬千瓦,這在過去是很難想象的。”
設備企業回暖尚需時日
據風電設備企業介紹,2013年,全國整機平均價格有所上升,每千瓦價格約為4000-4100元左右。盡管如此,設備銷售也僅僅能夠達到盈虧持平的狀態。無奈之余,一些設備企業“不務正業”,靠風電場運營盈利幫助企業過冬。
金風科技總裁王海波舉例說,金風旗下風電場的投資收益率平均在10%-15%,而設備生產的投資回報率僅為1%左右。人均產值差異非常大。“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金風并沒有失去信心,通過精益管理提高效率,做風電長跑。”
事實上,金風的難題不是個案。裝機數量不是衡量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質量和效益決定了風電設備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也決定了未來我國風電產業的發展。利潤率決定研發投入能力,“這幾年太難熬了,行業里大多數企業的技術研發都停滯了。”
設備企業的創新能力是風電產業發展和前進的動力。針對這一問題,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表示,2014年的重點工作中,有一項是加強市場體系的建設和管理工作,通過規范風電設備市場秩序,引導風電設備產業的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確保優質企業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勝出,并獲取合理的利潤,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補貼資金的發放管理,保證可再生能源補貼的及時到位發放,解決目前制約行業發展的三角債清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