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推動能源綠色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能源戰略調整的共同取向,相對于歐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能源綠色發展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
◆我國能源綠色發展不可能復制重點基于“存量優化”和以應對氣候變化為主旋律的歐美發達國家的做法,必須立足國情,選擇與自身發展基礎和能源資源條件相吻合的路徑。
◆相關能源機構、企業要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作用。
◆電網在現代能源體系和能源轉型發展中的作用要得到高度重視。
必須立足我國能源國情
黨的十八大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作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政府此前作出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全國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的目標承諾,反映出我國推動能源綠色發展的強大決心。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實現能源綠色發展,必須從增量和存量入手,在加大力度發展非化石能源和節能降耗的同時,推動實現煤炭綠色轉換利用。
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電,努力提高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比重,做好增量的綠色發展主題能源供應基礎設施建設具有發展慣性大的特點,預計未來3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需求至少還將增長70%~80%,電力消費需求至少還需要翻一番,因此,充分用好“后發優勢”,努力加大非化石能源和清潔能源利用,千方百計做好增量文章,是我國以更小成本實現能源轉型的發展機遇。
近年來,尤其是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實施以來,我國新能源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風電、太陽能發電進入規模化發展新時代。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具有資源依賴和技術依賴的特點,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的開發原則,在面向終端需求、實現能源梯級利用等方面應該加大技術研發和政策支持力度。
高度重視煤炭的綠色低碳轉換利用,加大技術創新和政策引導,實現存量優化和綠色轉型我國能源供應和消費長期以煤炭為主,煤炭消費占比高達2/3,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也因此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短期內實現以可再生能源和核電等非化石能源大量替代煤炭是不切實際的。初步分析預計,到2030年,全國煤炭消費仍將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50%左右。因此,煤炭綠色、低碳發展是我國必須實現的能源綠色發展主題,否則,能源綠色轉型便無從談起。
當前我國煤炭消費總量中,只有53%左右用于發電(世界平均水平是80%),其余部分用于化工原料和其他終端能源消費。從應對大氣污染考慮,當前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加大對終端分散燃煤的治理,降低終端消費中的煤炭直接燃燒比例,因為這是造成區域性大氣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截至2012年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燃煤發電裝機容量已達到7.5億千瓦,名列全球第一。長遠看,現役燃煤機組的接續發展是我國煤炭綠色轉型發展中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我國現役燃煤機組絕大部分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發展起來的,按照30年經濟運行期限計算,這些機組將陸續進入退役期。因此,是在現有電站基礎上實行綠色化的更新改造?還是利用非化石能源或天然氣發電機組替代?或是異地轉移到西部建設煤電基地,實現更加集約的發展?這個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性問題,而是一個關系國家能源轉型發展的戰略性問題,必須盡早謀劃和部署。
千方百計提高能源開發和利用效率,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能源產業和能源消費文化,是實現能源綠色發展的根本之路節約的能源是最綠色的能源。根據工信部的數據,我國當前的總體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發達國家的3~4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空間還很大。德國的相關研究表明:以目前的技術水平,節能帶來的項目內部收益率可以超過30%;節約用電對提升能源綜合利用效率最有成效,應當作為節能降耗工作的重中之重。
必須堅持和統籌協調兩大基本要素
能源綠色發展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目前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擺脫巨大國際壓力的重要舉措。但是,能源電力作為經濟社會公共產品的特殊屬性,使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能源綠色發展不可能是一個簡單的政治命題,而更是一個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對接的經濟命題。因此,“環境友好、清潔高效”,以及“技術可獲取、經濟可承受”是推進實施能源綠色發展進程中必須堅持和統籌協調的兩大基本要素。
“環境友好、清潔高效”是人類社會發展對能源產業發展的基本訴求所有能源資源的開發,都會或多或少地對資源所在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破壞,尤其是化石能源資源及鈾資源開采更為嚴重。
在能源資源的轉換利用環節,化石燃料帶來的大氣污染已經產生了十分嚴重的地區性和全球性環境問題。因此,在不得不繼續使用化石燃料的情況下,必須把“環境友好、清潔高效”作為對能源產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并采用適當的價格機制,將其造成的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納入能源消費的價格體系之中。同時,對于新能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可能引發的環境問題也要提前加以重視和研究,提出防范措施,比如,風電、太陽能項目建設可能引發的噪音、光污染,以及其他生態問題。因為此類項目點多面廣,一旦需要后期治理,會帶來巨大投入成本。
“技術可獲取、經濟可承受”是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供應的基本要求能源電力不是一個可以 “獨善其身”的產業,它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也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很大的依存關系。因此,在力求實現環境友好的前提下,還必須回到能源產業發展的初始目標,那就是必須力求保證能源供應的安全可靠和經濟可承受。其中,經濟可承受是實現能源普遍服務、實現能源公平最重要的前提。同時,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如何與已有的龐大、成熟的能源供應體系更好地對接,自然也就成了各國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中十分重要的問題。
總之,讓能源資源轉變成可以通過環境友好、清潔高效的技術予以獲取和利用的安全可靠和經濟可承受的能源供應,這就是實現能源綠色發展的終極目標。
打好政府管控與市場配置資源組合拳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指出“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能源發展,尤其是能源綠色轉型,更需要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政府的角色:明確準入和發展導向能源是一個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必須加強政府的宏觀指導和調控。政府需要做好導向工作,以及設定必要的邊界。包括通過立法,制定強制性的管理規范和標準要求;通過出臺激勵性政策,在發展節奏、布局上加強規劃和引導。特別是在新能源發展初期以及節能問題上,政府的引導尤為重要。
市場的作用:優化資源配置和利益格局市場是以最低成本實現目標的有效手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一方面,可以通過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能源電力市場體系,在推動能源開發建設和運行管理綠色轉型的同時,實現利益格局的調整和優化。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額交易、能效配額交易以及碳交易等輔助性市場機制,并實現各種市場機制之間的有機銜接,進一步推動能源綠色發展。
電網是促進能源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平臺
在當今世界能源綠色轉型發展中,各國幾乎無一例外地把加強電網建設作為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措施。可以說,能源綠色發展之路實際上就是電力系統成為現代能源供應體系之核心的發展之路。在21世紀,全球能源供應安全的重點將從20世紀的石油安全轉變為電力供應安全。
電網是越來越重要的一次能源轉換利用平臺加大對非化石能源開發利用是世界各國共同選擇的推動能源綠色轉型路徑。然而,風能、太陽能以及核能等非化石能源資源幾乎都無法實現高效、便捷的直接利用,現實有效的技術策略是轉化為電力,借助現有電力系統來加以利用。目前及未來,大約80%以上的非化石能源將以轉換為電力的方式來利用。因此,未來發電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以及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將越來越高,凸顯電網在國家和地區能源供應體系中的重要性。對應我國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15%的發展目標,屆時我國發電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將由目前約40%提高到50%以上,終端用能中的電能比例將提高到28%左右。
電網是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平臺大電網具有平抑區域間負荷、實現水火電源互補互濟的強大規模優勢。對于大規模風電、太陽能等電源開發而言,大電網更是提高系統消納能力、降低新能源開發成本的重要舉措之一,其效果已得到國內外實踐和研究成果的廣泛驗證。丹麥與鄰國共有15回高壓輸電線路相聯,與鄰國的電力互通能力與其年最大負荷相當。依靠歐洲大電網,丹麥的風電占年用電量的比例已達到30%;美國德州通過新建西部至奧斯汀輸電線路,擴大消納范圍,使棄風率從2009年的17%下降到2012年的3.7%;2005~2010年期間,為滿足大規模風電開發及消納的需要,西班牙加大投入建設輸電網絡,新建輸電線路占其同期新建線路總長度的73%,目前西班牙百萬千瓦裝機對應的骨干輸電線路長度比歐洲的平均水平高出近90%。在我國,依托東北電網,蒙東電網,風電日發電量占比最高達到了72%,當日風力發電量的1/2被東北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電網消納。
目前及未來較長時期里,我國電力供應在很大程度上仍將依靠大型水電基地、大型風電基地以及煤電基地來提供,但這些基地與電力負荷呈嚴重的逆向分布,必須通過具有長距離、大規模輸電能力的電網予以配合。目前,我國并網風電裝機容量中,87%集中在“三北”地區,并網大型光伏電站75.5%集中在西北地區,大型水電基地基本上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初步分析表明,對應國家提出的到2020年風電開發規模達到2億千瓦的發展目標,約85%的裝機容量分布在九大風電基地,約9000萬千瓦需要跨區消納。
分布式能源的發展和推廣應用,也需要有大電網提供可靠的電力供應支持。
電網是惟一的電力交易實現平臺電力市場化是世界各國電力工業改革的基本方向。電能無法大規模儲存的物理特性,以及以光速實現瞬時平衡的電力供需特點,決定了電網是實現電力市場化交易最重要的物理基礎,以及幾乎惟一的電力交易實現平臺。因此,電網的互聯程度或者說一個電網的覆蓋范圍,就決定了電力市場的物理邊界。加強電網建設,減少輸電阻塞是各國電力市場建設的基本內容,是構建統一、有序、高效、開放電力市場的重要基礎,這對于希望參與電力市場的各類電力用戶和分布式電源開發者來說更是如此。
電網是重要的綜合性能源服務平臺隨著分布式能源系統、電動汽車、儲能技術等新型能源電力技術的推廣應用,電網在面向終端用戶能源供應和服務方面,也將進一步拓展空間,扮演重要角色,并與天然氣、熱力、成品油等其它能源供應系統協調發展、優勢互補,構建更加靈活、高效、環保的終端能源供應體系。
所以說,電網是促進能源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平臺。面對能源綠色發展、推動能源變革的戰略目標,必須打造一個更堅強、更智能、支撐可持續發展的現代電網,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有條件也應該爭取走在世界前列。
(作者系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