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汽車的成功、國內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的出臺,將資本市場的焦點聚集到了鋰電行業,今年鋰電行業可謂“容光煥發”,隨著通信基站、電動汽車等新應用領域開始逐步發力,未來有望拉動數百億元鋰電新需求,鋰電行業也迎來了新一輪的“淘金”熱潮。
從股價表現來看,年初以來鋰電行業數十只股票漲幅超30%,其中億緯鋰能和德賽電池漲幅皆逾100%。
國家相關政策也在為鋰電發展“吶喊助威”。鉛酸電池5%消費稅的征收,鉛酸電池環保成本增加,將加速鋰電對鉛酸電池的替代;新能源汽車補貼第二輪政策推出,新一輪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示范政策的出臺等,根據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到2015年累計推廣35萬輛,業內人士表示,若能實現目標,鋰電行業有望迎來春天,甚至供應出現短缺。
據前期跟蹤了解,未來通信基站、儲能、電子煙、智能穿戴、鋰電自行車、電動汽車等鋰電池應用的新興領域,有望撬動鋰電行業數百多億元的需求增長。
非鋰電上市公司“不忍旁觀”
雅化集團、鳳凰光學等非鋰電上市公司,看著鋰電大家庭的“鐘鳴鼎食”之象,而自己卻捧著一本“難練的經書”,紛紛開始涉足鋰電池相關業務,希望享受陽光普照。
民爆企業雅化集團出3億元巨資控股四川國理,光學加工企業鳳凰光學注資4200多萬持有惠州漢派55%的股權。
據雅化集團中報顯示,炸藥、雷管等主營業務毛利率均在50%左右,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08億元,同比增長7.74%。
擁有如此好的業績指標,公司為何選擇涉足鋰電行業?是否如公司公告中表述的那樣,看重鋰行業的前景,實現多元化經營戰略。
是否還有其他的難言之隱?一業內人士向大智慧通訊社透露,民爆行業管理嚴格,產能擴張困難,業績增長有限,盡管雅化集團目前有較好業績。
據此,一位長期跟蹤民爆行業的券商分析,在民用爆竹行業,工信部管理比較嚴格,對于四川等供給已相對過剩的區域,原則上不會再新批產能。
另一家非鋰電池上市公司鳳凰光學,也開始涉足鋰電行業,這一選擇會不會是“不務正業”呢?
從業績表現上來看,或許能看出些許端倪,據公司中報顯示,2013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虧損約1301萬元,近年來,主營業務毛利率持續下滑,其中的光學加工毛利率為2.14%,精密加工和照相器材的毛利率為負。
對于公司的最新鋰電投資情況,公司內部人士也表示,在主營業務出現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公司開始積極的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通過可行性研究,選擇在鋰電行業進行謹慎的投資。
針對光學加工行業的情況,我們也致電了幾位曾出具過相關研報的分析師,回應比較冷淡,紛紛表示,不再跟蹤該行業,對相關公司不太了解。
國內鋰電在位企業蓄勢待發
鋰電在位企業當然不會坐失良機,也紛紛開始通過尋求并購、擴大產能等增強自身實力,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布局上游,尋求海外鋰礦資源,天津力神出手闊氣,40億元巨資砸向動力鋰電新基地。
天齊鋰業成功收購泰利森鋰業有限公司和贛鋒鋰業獲得國際鋰業Blackstair鋰礦項目51%權益,可謂是近期的鋰資源整合方面兩大要聞。
一位長期跟蹤鋰電上市公司的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未來鋰礦的需求彈性比較大,兼具鋰礦資源和碳酸鋰加工的企業將有很大優勢。
隨著新一輪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的推出,大型動力鋰電池企業也將迎來新的契機,作為龍頭性企業的天津力神,計劃在蘇州高新區投資40億元,建立華東基地,從事包括汽車動力電池在內的鋰離子電池和新能源材料、超級電容器等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未來該基地將具備5億安時動力電池電芯裝配產能,項目達產后年產值將達200億元。
地方政府雄心壯志
統計鋰電行業最新項目時還發現,地方政府也紛紛的卷入了此輪鋰電“淘金”熱炒之中,江西宜春、山東棗莊、河南新鄉、湖北襄陽等地紛紛欲打造一流的鋰電產業園。
江西宜春成立第一個鋰電新能源發展局,專門負責江西鋰電發展,據大智慧通訊社實地調研發現,目前已有江特電機(002176.SZ)和贛鋒鋰業兩家上市公司進駐產業園。
對于政府的“雄心壯志”,宜春市市長蔣斌也曾公開表示,宜春欲打造“亞洲鋰都”,建35萬輛以上大、中、小鋰電汽車生產基地,目前鋰電產業鏈已初步形成。
據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推介書介紹,截至2013年9月,宜春市鋰電新能源產業共簽約項目83個,簽約資金570億元,進資、動工和投產企業53家,其中20家已進資,9家在建,24家已投產。
目前國內百億元鋰電產業園,已屢見不鮮,近期,山東棗莊高新區政府計劃投資280億元,在7年內(到“十三五”末)打造一個實現產值近900億元鋰電產業園。
而作為傳統鋰電之鄉的河南新鄉,同樣也沒有固步自封,其也正結合時機,大力的發展電動汽車,公開報道顯示,目前全市電池及電動車在建項目64個,總投資178億,累計完成投資120億。
最近,湖北襄陽、江西于都等地也紛紛傳出有關動力電池及電動汽車新開工項目的消息。
據公開報道顯示,湖北德普公司在湖北襄陽高新區投資6.2億元的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正式開工,項目達產,可實現年銷售收入7.8億元。據悉,前襄陽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15.6億元。
江西贛州市于都縣工業園,近期也獲得一筆總投資達16.5億元的項目,預計在2016年竣工投產,達產后年銷售總額40億元。
國外企業紛紛搶灘
看著中國鋰電市場的快速發展,國外鋰電巨頭們當然也做不到“坐懷不亂”。
鋰電隔膜龍頭企業--韓國SK集團,項目投資6.4億元,落戶重慶市兩江新區龍興園區,一期項目已進入試生產前的調試階段,總項目將于2017年全部建成,達產后正極材料產能9600噸/年,實現新增年產值約5.7億元。
美國K2能源公司與錢江摩托子公司合作開發磷酸鐵鋰電池,項目投資數千萬,落戶在溫嶺東部新區,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產能過剩已成事實
雖然鋰電行業發展前景一片看好,但目前產能嚴重過剩已是事實,產業鏈整體毛利率下滑,與此同時,又有如此多的新項目、新產能出現。
“鋰電池材料廠商一方面受到來自國際材料大廠的擠壓,另一方面還面臨著產能過剩引發的價格無序競爭,其中,磷酸鐵鋰材料尤為嚴重,產能利用率僅在10%以下。”高工鋰電總裁張小飛曾表示。
大智慧通訊社統計發現,2012年中國消費六氟磷酸鋰(電解質)3000噸,占國內已有產能不到10%;2012年國內正極材料企業約195家,其中近30多家處于停產狀態;2012年負極材料出貨量約2.8萬噸,產能利用率50%左右;2012年內資鋰電池隔膜企業總產量為1.8億平米,而實際產能利用率約25%(目前國內隔膜產能近8億平米)。
“如何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導致的產能進一步過剩”是關鍵。中國電池網創始人/CEO于清教表示,目前國內鋰電池材料紛紛在上項目,但最終的出路還是需要往中高端產品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