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一千多塊組件的項目,居然有近五百塊不合格。”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秦海巖認為,我國光伏電站的質量問題還很突出。
我國光伏制造業近年來迅速崛起,在蓬勃發展的光伏產業背后,組件質量及使用年限已經成為整個產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組件質量堪憂
光伏產業鏈主要為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系統及并網等,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組件和電池由于技術門檻低、投資少、建設周期短,近年來光伏組件生產廠家如雨后春筍一般應運而生。
在光伏行業整合進程加速的情況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行業內約有400余家光伏組件生產公司。各個組件生產廠家的質量也參差不齊,價格也相差甚遠,一些組件在野外實際應用中,短短幾年的使用就出現了組件轉換效率降低、背板變色、背板損壞及EVA發黃、起泡、熱斑效應,還有接線盒燒損等問題。
“行業內目前確實存在著組件轉換效率不高的現象。”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野證實。“中廣核公司用電已超過300兆瓦,在運用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組件在用了3、5年后轉換效率就開始急劇衰減,甚至出現10%的衰減或者背板開裂等嚴重問題。”
“行業內不僅三四流企業存在組件質量問題,骨干企業也存在組件質量不過關的現象。”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在十一月中旬召開的2013年光伏領袖峰會上舉例說,某一用戶接觸的是大廠生產的產品,在他應用的產品里,光伏組件普遍的功率大約為4%到12%。
隨著《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國家能源局出臺《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建設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的發布,業內人士對光伏市場前景普遍看好。
在國內光伏行業發展日漸明朗的形勢下,行業產品質量及使用年限問題也日漸成為行業發展的“攔路虎”。
25年是國內光伏組件生產商普遍宣稱的使用壽命,國內生產商普遍都有25年功率保證的承諾,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杜邦光伏氟材料中國區技術經理付波坦言,近年來光伏組件效率雖穩定提升,但組件質量及使用壽命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他表示,從目前光伏組件的使用壽命來看,很多組件達不到10年的使用壽命。
“組件需要連續工作25年,超過承諾保修期后,組件能不能繼續運轉,質量如何保證,就只能靠生產廠商的約束力了。”有專家表示。
標準制定需加速
業內人士對組件出現的質量問題也有不同的觀點。上海航天機電技術和質量負責人陳國良表示,“組件質量問題確實存在,但問題不僅僅出在組件本身,還包括成本下降、產品設計、制造、安裝、運營、維護等,都會涉及到質量問題。”他介紹說,對于組件質量問題,其實并不一定完全發生在組件制造階段,在系統安裝過程中,很多方面都會造成組件的微裂紋。
“盡管光伏行業已經出臺了相關的評估標準,但光伏質量標準在很多方面體現的并不成熟。”晶科能源研發中心首席科學家金浩說,比如在控制質量方面,我們使用的都是IEC標準,IEC標準適合某些場所,現在分布式電站建設環境非常綜合,因此組件能否具有25年的使用壽命,在學術上也存在一定的爭議。
付波也明確表示,光伏組件現在的認證測試更偏向于可靠性測試,其實可靠性測試并不是壽命測試。從組件設計方面講,如果換了材料,若沒有經過長期嚴格的考驗,它必然在下游產生新的失效問題。他告訴記者,在分布式電站建設過程中,行業內有些企業會偷換價格便宜的材料。行業內若要解決此類問題就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材料清單,且這個材料清單必須是長期被認可的。
組件廠商應該根據客戶的要求量身生產組件或應該為組件劃分一定的等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內客戶表示,現在的組件標準都一致,并沒有區分哪個組件用在地面上哪個組件用在建筑上,用在農業或倉庫上的組件,應該要求更低一些。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現在單一組件標準無法適應不同氣候區域。
中國的氣候區域比歐洲單一國家復雜多了,有高溫的、潮濕的、干熱風沙的,也有沿海鹽堿腐蝕環境的,甚至還有3000米以上高原地區的。在這么多氣候區只用一個標準來考核組件質量并不合適。”在他看來,環境嚴苛的區域對組件質量的要求就高,而那些環境溫和的區域對組件質量要求沒那么高,如果再用最高的標準去要求,反而會造成成本的浪費。這就要求電站開發商在前期對項目環境進行勘查時就要形成對組件質量的要求框架。
為了推動光伏產業的發展及標準化工作,國務院發布的光伏“國六條”細則也曾經明確指出,為規范產業發展秩序,要推進標準化體系和檢測認證體系建設。其中包括建立健全光伏材料、電池及組件、系統及部件等標準體系,完善光伏發電系統及相關電網技術標準體系等。但總體來看,我國光伏標準體系建設存在著滯后現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表示,光伏行業標準修訂速度過慢,急需的標準雖已獲得成功立項,但由于標準研制周期過長,不能及時發布實施為行業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