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首屆特高壓輸電設備制造及應用高峰論壇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論壇以“推動民族裝備制造產業快速升級”為主題,旨在構建特高壓設備產學研各方交流平臺,總結我國特高壓技術創新與工程建設成果,體現特高壓對推動我國能源發展方式轉變、助力民族裝備制造業升級的作用。
論壇由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和英大傳媒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來自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專家,科研院所、高校和投資機構的學者,電力企業和設備制造企業的代表參加此次論壇。本屆論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其勵主持。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孝信出席會議。
此次論壇是在我國特高壓工程開始進入加快建設時期的背景下舉辦的。論壇上,與會人員對特高壓輸電設備的制造及應用進行了探索與交流,并通過傳播和共享有關資訊,探索合作和共謀發展之道。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講解了我國電工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設備制造企業代表則對特高壓和制造技術水平發展的關系進行了論證。相關專家還從技術層面對特高壓裝備的創新發展進行了闡述。
據了解,我國自2006年開始建設特高壓工程,目前已有多條線路建成或在建。截至今年11月底,國家電網管轄區域內已建成特高壓交流工程兩項(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皖電東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壓交流輸電示范工程),特高壓直流工程兩項(向家壩—上海特高壓直流工程、錦屏—蘇南特高壓直流工程);正在建設的特高壓工程有三項(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工程、溪洛渡—浙江特高壓直流工程、哈密—鄭州特高壓直流工程);另有3項特高壓交流工程和2項特高壓直流工程已取得“路條”。南方電網管轄區域內,已建成特高壓直流工程兩項(云南—廣東特高壓直流工程、云南普洱至廣東江門特高壓直流工程)。
特高壓運行實踐表明,發展特高壓對發展清潔能源、改變能源發展方式、提高能源供應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特高壓已成為我國清潔能源發展的重要載體。我國80%的水能資源分布在四川、云南等西南部地區,風能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等“三北”地區,適宜規模化集中開發的太陽能發電則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沙漠、戈壁灘。上述地區與中東部負荷中心地區的距離一般為800~3000公里,而特高壓交流、直流線路的經濟輸電距離分別為1500公里以上、3000公里以上。特高壓電網的建設,實現了各種清潔能源的大規模、遠距離輸送,促進清潔能源的高效、安全利用。
特高壓還對中東部地區減少燃煤污染做出貢獻。長期以來,我國電力發展方式以分省分區平衡為主,燃煤電廠大量布局在煤炭資源匱乏的中東部地區,導致中東部地區環境保護壓力增大。建設特高壓,實現“電從遠方來”后,更多的燃煤電廠建設在環境容量較高的西部地區,整體上保護了環境,優化了我國煤電開發與布局。
依托特高壓創新實踐,國內電工裝備制造企業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特高壓成套設備制造的核心技術,具備了批量生產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制造水平顯著提升,全面實現了產業升級,形成了核心競爭力。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重大裝備辦專家評價說,特高壓項目的開展,使特高壓設備設計研發、制造工藝和試驗檢測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使研發成果反哺到500千伏設備。
據統計,2009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下,特高壓主設備制造企業出口不降反升,500千伏以上產品的出口總額達100億元、年增長率超過40%,特高壓業績已成為國內企業打開國際市場的金色名片。
目前,發展特高壓已成為一項國家戰略。2011年3月,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3年1月,發展特高壓納入國家《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2013年1月18日,由國家電網公司等單位開展的“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這是我國電工領域收獲的國家科技最高榮譽。
特高壓輸電技術包括特高壓交流輸電和特高壓直流輸電兩大類。其中,特高壓交流輸電是指電壓等級1000千伏及以上的交流輸電,特高壓直流輸電是指電壓等級±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