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布式光伏發電度電補貼價格出臺,到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的公布,再結合近日發改委副主任吳新雄的講話,政策緩風頻吹之下,光伏行業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不過,對國內的光伏應用市場來說,目前出臺的這些政策在短時間所能起到的效果依然有限。
融資難亟需解決
據相關媒體報道,在18個第一批公布的國家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項目當中,絕大多數的項目在公布至今的一個多月時間里仍未動工。具有政策優勢的示范區尚且如此,更遑論全國范圍內未被劃入示范區的其他區域。
實際上,無論是示范區還是非示范區,融資問題都成為這些光伏應用項目的“攔路虎”。目前光伏組件的價格約為8元/瓦,以此計算,一個1兆瓦的企業級應用項目的建設成本約在800萬左右,這對不少企業來說并不是個小數目。
國家開發銀行是目前政策明確的分布式光伏項目金融支持機構。根據8月國家能源局和國開行出臺的《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金融服務的意見》,國開行支持各類以“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方式建設和運營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重點配合國家組織建設的新能源示范城市、綠色能源縣、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等開展創新金融服務試點,建立與地方合作的投融資機構,專項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提供金融服務。
不過這份文件并未寫明相關的貸款條件和具體利率。業內人士擔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中小企業或難以在同央企和上市公司的比較中優先獲得貸款。
浙江光伏協會秘書長沈福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近期發改委領導的講話來看,未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將成為光伏應用的主流。不過,由于分布式光伏項目投資回收周期較長,一般為7~8年,指望光伏組件企業帶頭來推動這件事,顯然不太現實。
沈福鑫認為,比較理想的狀態是有一個第三方的服務機構來參與分布式光伏項目的開發、建設、運營與維護。由于分布式光伏項目回本周期長,但收益穩定且總體回報率較高,因此在解決項目前期的高額費用后,服務機構可與項目業主共享未來的收益。
審批流程有待簡化
即便有不差錢的“土豪”愿意自掏腰包建分布式光伏應用項目,等待他們的辦理流程依然會很冗長。
一位光伏組件制造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原本計劃在自家的工廠屋頂上建一個1.7兆瓦規模的分布式發電項目,但是繁雜的審批手續讓原本積極性很高的他感到無奈。
該負責人向記者出示了一份自己跑審批時使用的流程列表,里面記載的手續多達19項,包括當地發改委、省發改委、當地電力公司的各項審批手續。
如此多的手續顯然降低了分布式光伏應用項目的建設速度。上述負責人表示,如果能改審批制為備案制,分布式光伏項目推進的速度將會加快很多。
不光是企業的審批流程復雜,個人如果想要在自家屋頂上建光伏發電項目,也面臨重重審批。
上海市第一個拿到光伏發電購電費的陳繼霖對記者表示,自己的事情被媒體報道后,周邊的朋友咨詢較多,但實施的較少,其中不少人被麻煩的審批過程嚇退。據了解,陳繼霖當時的個人光伏發電項目是在當地電力公司簡化流程下實施的,屬于個例。實際上,個人光伏項目的審批流程仍有待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