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013上海臨港產業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集中啟動儀式在在臨港產業區彭浦機器廠項目地塊內舉辦。參加儀式的項目涉及節能環保、LED芯片、低能耗柴油發動機、頁巖氣壓裂設備以及新能源等多個領域,總投資超過125億元。
彭浦機器廠成立于1959年,曾是中國工程機械的搖籃和上海市重型裝備產業龍頭企業之一。目前全球經濟下行,工程機械不可避免進入調整期,對于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來說,面臨國內需求下降,如何更有效地選擇全球化協同發展,緊跟市場趨勢和要求,為自身贏得更廣大的生存發展空間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彭浦總經理陽樹毅表示,公司將在臨港這片持續“熱”起來的土地上建設一個新彭浦,實現整體遷移。“光改變硬件不行,還要改變軟件、管理模式,關鍵是提升技術水平。在動力總成優化、節能減排、電子化控制等方面進行優化。”
上海臨港產業區位于上海東南角,地處長江口和杭州灣的交匯區,規劃面積247平方公里(含保稅港區),2003年臨港產業區開始籌建,2004年正式啟動。
2012年9月,上海市發布《關于在臨港地區建立特別機制和實行特殊政策的意見》推動臨港地區真正成為上海面向未來的重要發展引擎,需要高起點規劃和集聚現代產業體系。臨港“雙特”政策提出:做強做大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重點發展能源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大型物流裝備及工程機械等。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環保、數控機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
從一片荒蕪灘涂,到一個“中國制造”的高地,一批以高端制造、極端制造、自主制造為特征的“臨港制造”品牌近年來開始凸顯,包括上海電氣、瓦錫蘭、中船集團以及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清潔火電等電站設備及高壓輸電智能電網關鍵設備制造企業先后入駐產業區。
據了解,已投產的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機有限公司,擁有年產170萬馬力大功率低速船用柴油機生產能力,可生產直徑1080毫米世界最大船用柴油機,滿足1.2萬個集裝箱船主機需要,將成為我國最大船用大型引肇制造基地;上海電氣一期投資7億元的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制造基地已開工建設,將形成年產3538萬千伏高壓超高壓變壓器能力,使上海在國內高端輸變電產業處于領先優勢;即將開工的中船集團大型海洋工程基地,投產后將制造最大作業水深3000米、最大鉆井深度1.2萬米的第六代海上鉆井平臺,我國將因此躋身世界少數幾個能生產這種鉆井平臺的國家行列。此外,產業區的新能源裝備基地先后生產出全國第一臺自主設計的二代改進型核電百萬千瓦級蒸汽發生器、第一套國產化率100%的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堆內構件、全球首臺AP1000國產化核島穩壓器,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核電裝備制造基地。
“十二五”末,臨港產業區還將誕生全國首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919大飛機發動機、全國首臺6兆瓦海上風電機艙、可在海下3000米作業的半潛式鉆井平臺、全國最大的3600噸履帶式起重機等一系列國內最先進高端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