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據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張正陵對路透社說,發展特高壓不亞于“中國的一場能源革命”。
“發展特高壓電網不僅是一個技術革新,還實現了遠距離運輸,在更大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解決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且能改善當前中東部面臨的嚴峻的環境壓力。”張正陵表示,“未來5年,國家電網將投入6200億元建設特高壓電網。”
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昨日多次致電張正陵和國家電網新聞處有關人士,但始終未接聽電話。
輸電電壓一般分高壓、超高壓和特高壓。特高壓是1000KV(千伏,電壓計量單位)及以上的電壓。一項公開研究稱,1000千伏交流線路自然輸送功率約為500千伏線路的5倍,同等條件下,1000KV交流線路的電阻損耗僅為500KV線路的1/4,且如采用特高壓線路輸電,可比采用500KV超高壓線路節省60%的土地資源。
“客觀而言,中國需要特高壓電網。”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林伯強對記者表示,一方面,中國的特點是“有資源的地方沒有市場(電力需求小),有市場的地方卻沒有資源”,這就可以發揮特高壓“大覆蓋”、“長距離運輸”的特點。另一方面,中國電力需求仍會呈現上漲態勢,為了保證中國用電符合的正常,特高壓“大容量”的優點就能顯現。
張正陵也對路透社稱,為解決中國的能源資源與負荷分布不均衡,從2013-2017年國家電網將投入6200億元建設20條特高壓線路,以將西南的水電和西北的風電傳輸至中國東部。
事實上,張正陵的表態并不新鮮。國家電網在之前公布的“十二五”規劃中就已提出,今后中國將建設聯接大型能源基地與主要負荷中心的“三縱三橫”特高壓骨干網架和13項直流輸電工程(其中特高壓直流10項),形成大規模“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該規劃還稱,到2015年,形成“三華”(華北、華中、華東)、西北、東北三大同步電網。
對此,林伯強分析,國家電網6200億元的花費不可能一下子投入到特高壓項目中。在他看來,有關部門可能會一條條審批,確定是否可行之后,才會逐漸“上馬”特高壓項目。
“但現在更關鍵的問題是,有關特高壓的爭議并沒有消除。同時,就全球范圍看,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可借鑒的成功經驗。”林伯強認為,這可能會讓有關部門的審批“變得更為謹慎”。
不過,從官方此前的表態看,“上馬”特高壓項目似乎“勢在必行”。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曾明確指出,一方面是霧霾肆虐飽受詬病,另一方面,清潔能源又大量棄用,“實在不應該”。
“究其原因,主要是特高壓電網線路曠日持久爭議久拖不決,至今電網規劃沒有出臺,有電送不出去。無休止的爭論、無人拍板的局面,導致了今天清潔能源無法輸送的困境。”張國寶認為,“另外,風電、太陽能占全部發電量僅2%,消納這點電力不是問題,當務之急就是盡快審批蒙西錫林浩特至南京、甘肅酒泉外送特高壓等線路。”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去年11月也強調,目前,中國已完全具備大規模建設特高壓電網的條件,“中國不僅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且這項技術在世界上是惟一的”。
事實上,國家電網也已在特高壓電網上有所行動。路透社的數據是,截至目前,中國特高壓電網已完成一條特高壓交流線路和兩條特高壓直流線路,共達到4633公里,有兩條在建的交流和兩條直流線路,達641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