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驅動下警惕盲目投資擴大 產業根本在拉動市場需求
為加快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根據意見,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我國擴內需、穩增長、調結構的又一重大措施,將承擔起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任。“引導投資流向節能環保產業是此次意見的一個重要內容,但在引導投資的過程中,需要抑制賠本賺吆喝也要把產能搞上去這種觀念的存在。”在采訪中,能源專家周大地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節能產業投資引導十分重要
節能環保產業增長率已經遠遠超過全球的經濟增長率。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全球環保產業市場規模已達到60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8%。我國對節能環保產業也賦予了更多的期望。根據意見,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左右,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我國對節能環保的重視遠非一朝一夕,但將其作為推動內需和投資的手段還屬首次提及。那么,究竟出于何種考慮?通過近期相關政策的落地,不難發現,我國在推動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已經開始注重需求方的轉變。具體而言,就是改變以國外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而探尋國內市場的需求,“一是看中國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二是深刻認識到,在工業生產和消費過程中,能源環保已經有著極為迫切的需求。”周大地分析道。
另外,周大地認為,在我國調結構的過程中,如何引導投資顯得尤為重要。而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引導投資的一個重要支點也有著具體的考量。一方面,因為我國現階段存在著對環境治理的客觀需求;另一方面,治理污染是一項技術活,需要技術方面的投入;此外,盡管現在我國的能源緊張程度已有大幅度緩解,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煤炭產能過剩,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依然不能刺激能源消費,“持續將節能工作抓好,才能促進我國經濟整體競爭力的提高”。
扭轉一味追求產能的投資觀念
雖然近期出臺的節能環保相關政策較多,但此次意見的出臺依然給業內帶來了不少驚喜。
首先,意見指出,將節能環保納入政府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形成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倒逼機制。
最受企業方歡迎的當屬來自政府層面的補貼資金。意見提出,要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資金支持,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和政策環境。提出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投入;研究將特許經營權等納入貸款抵(質)押擔保物范圍、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等。對于一個政策支持性產業而言,這些措施給產業鏈上相關企業帶來的福利將是實實在在的。
當然,也有業內專家擔憂,在政策的導向之下,我國將有大規模的資金涌入節能環保產業,屆時有可能會造成盲目投資,重復建設,加劇惡性競爭。
“很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土地權益、各種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給予了很多的財政支持,并且這些政策實際上都是以增加產能為目的。”在周大地看來,與這些領域的政策扶持力度相比,目前我國對節能環保的補貼力度相對弱很多。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加大對節能環保方面的財政支持,另一方面也要抑制盲目的投資,“那種賠本賺吆喝也要把產能搞上去的觀念要徹底扭轉過來”。
提高標準拉動市場需求
一項政策出臺后,人們往往非常關心其落實問題,此次意見的出臺也不例外。
對于這一點,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強調政府監督的作用。他舉例認為,要確保節能減排的效果真正達到,不能僅僅只是推動一些工程的建設和設施的安裝,還要保證這些工程和設施的正常運行。這跟后面的環境監管夠不夠嚴格有直接關系。
周大地則認為,行政指令和嚴格的監管固然能夠對產業的發展起到督促作用,但更為重要和迫切的,是把市場需求拉上來,而這依賴于“標準的提高”。他說:“很簡單的例子,要把建筑節能抓好,就讓建筑標準有所提高,那么這個市場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