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困境中的光伏企業,又聽到了好消息——分布式發電入網難問題,昨日(8月13日)迎刃而解。
國家發改委網站昨日公布的 《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對于分布式發電,電網企業應根據其接入方式、電量使用范圍,提供高效的并網服務。《辦法》對入網時如何計價等相關問題做出闡述,并且表示將會給予一定補貼;《辦法》還鼓勵企業、專業化能源服務公司和包括個人在內的各類電力用戶投資建設并經營分布式發電項目,豁免分布式發電項目發電業務許可。
多位專家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都表示看好今后新能源分布式發電,并稱這對光伏、風能等發電企業都是利好。
分布式發電入網難/
之前,對于分布式發電而言,最大的難題就是入網難。此次發布的《辦法》規定,分布式發電有關并網協議、購售電合同的執行及多余上網電量的收購、調劑等事項,由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派出機構會同省級能源主管部門協調,或委托下級部門協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發改委對分布式發電的定義為風能、太陽能、天然氣等新能源的分布式發電,并不包括常規能源!拔覈酝姆植际桨l電做得不好,因為新能源發電很大的問題就是缺乏穩定性。”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新能源發電是一個對資源要求比較高的行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分布式發電的一個特性就是不穩定,但是電力供應又必須強調供應的平衡,所以分布式發電入網對電網公司來講就會造成一定的沖擊,這也就是接入電網的一個瓶頸。林伯強表示,分布式發電必須要接入電網,“家里用的電燈就靠太陽能還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問題在于現在沒有儲存手段,太陽不出來的時候,家里就沒有電供應燈使用了,所以必須入網。分布式基本上還是自己用為主,但是必須跟電網相連才能存活”。
入網牽涉雙向計價
“政策更多是要幫助光伏企業過冬。”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對光伏和風電這兩部分,因為入網問題得不到解決,很多企業發了電卻不知道該輸往哪兒去。
如今,發改委在《辦法》中表明要將分布式發電并入電網,還作出詳細規定促進入網的實現:對于以35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接入配電網的分布式發電,電網企業應按專門設置的簡化流程辦理并網申請,并提供咨詢、調試和并網驗收等服務;對于小水電站和以35千伏以上電壓等級接入配電網的分布式發電,電網企業應根據其接入方式、電量使用范圍,做好并網管理,提供相關服務。
記者獲悉,之所以規定35千伏以下要簡化程序,是因為分布式入網發電手續復雜,眾多小型的分布式用戶入網的話數量眾多,所以需要簡化;同時,在35千伏以上的用戶,基本上都比較容易形成規模,產生規模效應,同35千伏以下的用戶有明顯的區別,同時這部分用戶對電網沖擊也比較大。
《辦法》還對分布式發電入網的計價問題作出說明,分布式發電以自發自用為主,多余電量上網,電網調劑余缺。采用雙向計量電量結算或凈電量結算的方式,并可考慮峰谷電價因素。結算周期在合同中商定,原則上按月結算。電網企業應保證分布式發電多余電量的優先上網和全額收購。林伯強分析稱,在分布式入網時,要考慮入網計價的問題,同時,電網在用戶沒有電的時候給用戶輸送電,這就牽扯到雙向計價。
補貼細則有待完善
《辦法》鼓勵企業、專業化能源服務公司和包括個人在內的各類電力用戶投資建設并經營分布式發電項目,豁免分布式發電項目發電業務許可;對符合條件的分布式發電給予建設資金補貼或單位發電量補貼。建設資金補貼方式僅限于電力普遍服務范圍。享受建設資金補貼的,不再給予單位發電量補貼。
王曉坤認為,這個政策出臺后,對于新能源發電企業會有利好,很多光伏、風電等發電行業會受益。
按照發改委的介紹,享受補貼的分布式發電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地 熱發電、海洋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其他分布式發電的補貼政策按相關規定執行。
不過,新能源分布式發電補貼標準的確定并不容易。前不久,我國首批分布式光伏應用示范區內,將實行的電量補貼標準定為0.42元/千瓦時,期間就經歷了眾多利益博弈。初定補貼為0.35元/千瓦時,但因為定價較低,受到光伏企業反對。
由于本次公布的《辦法》沒有明確規定各種新能源有關補貼的詳細事宜,僅僅是列舉了可以享受補貼的能源種類,業內專家認為,這個政策還不夠完善,有沒做到位的地方。
林伯強認為,對于電網來講,過去的阻力很大,不過在發改委發布這個政策之后,今后的分布式發電也并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斑@么多分布式發電入網,要考慮一個成本問題,對電網來說也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從哪兒來,必須考慮入網的成本誰來承擔!绷植畯姺Q,當前的補貼是針對發電企業來講的,但是電網公司也承擔一定的成本,這個問題就沒有解決。
國家發改委網站昨日公布的 《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對于分布式發電,電網企業應根據其接入方式、電量使用范圍,提供高效的并網服務。《辦法》對入網時如何計價等相關問題做出闡述,并且表示將會給予一定補貼;《辦法》還鼓勵企業、專業化能源服務公司和包括個人在內的各類電力用戶投資建設并經營分布式發電項目,豁免分布式發電項目發電業務許可。
多位專家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都表示看好今后新能源分布式發電,并稱這對光伏、風能等發電企業都是利好。
分布式發電入網難/
之前,對于分布式發電而言,最大的難題就是入網難。此次發布的《辦法》規定,分布式發電有關并網協議、購售電合同的執行及多余上網電量的收購、調劑等事項,由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派出機構會同省級能源主管部門協調,或委托下級部門協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發改委對分布式發電的定義為風能、太陽能、天然氣等新能源的分布式發電,并不包括常規能源!拔覈酝姆植际桨l電做得不好,因為新能源發電很大的問題就是缺乏穩定性。”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新能源發電是一個對資源要求比較高的行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分布式發電的一個特性就是不穩定,但是電力供應又必須強調供應的平衡,所以分布式發電入網對電網公司來講就會造成一定的沖擊,這也就是接入電網的一個瓶頸。林伯強表示,分布式發電必須要接入電網,“家里用的電燈就靠太陽能還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問題在于現在沒有儲存手段,太陽不出來的時候,家里就沒有電供應燈使用了,所以必須入網。分布式基本上還是自己用為主,但是必須跟電網相連才能存活”。
入網牽涉雙向計價
“政策更多是要幫助光伏企業過冬。”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對光伏和風電這兩部分,因為入網問題得不到解決,很多企業發了電卻不知道該輸往哪兒去。
如今,發改委在《辦法》中表明要將分布式發電并入電網,還作出詳細規定促進入網的實現:對于以35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接入配電網的分布式發電,電網企業應按專門設置的簡化流程辦理并網申請,并提供咨詢、調試和并網驗收等服務;對于小水電站和以35千伏以上電壓等級接入配電網的分布式發電,電網企業應根據其接入方式、電量使用范圍,做好并網管理,提供相關服務。
記者獲悉,之所以規定35千伏以下要簡化程序,是因為分布式入網發電手續復雜,眾多小型的分布式用戶入網的話數量眾多,所以需要簡化;同時,在35千伏以上的用戶,基本上都比較容易形成規模,產生規模效應,同35千伏以下的用戶有明顯的區別,同時這部分用戶對電網沖擊也比較大。
《辦法》還對分布式發電入網的計價問題作出說明,分布式發電以自發自用為主,多余電量上網,電網調劑余缺。采用雙向計量電量結算或凈電量結算的方式,并可考慮峰谷電價因素。結算周期在合同中商定,原則上按月結算。電網企業應保證分布式發電多余電量的優先上網和全額收購。林伯強分析稱,在分布式入網時,要考慮入網計價的問題,同時,電網在用戶沒有電的時候給用戶輸送電,這就牽扯到雙向計價。
補貼細則有待完善
《辦法》鼓勵企業、專業化能源服務公司和包括個人在內的各類電力用戶投資建設并經營分布式發電項目,豁免分布式發電項目發電業務許可;對符合條件的分布式發電給予建設資金補貼或單位發電量補貼。建設資金補貼方式僅限于電力普遍服務范圍。享受建設資金補貼的,不再給予單位發電量補貼。
王曉坤認為,這個政策出臺后,對于新能源發電企業會有利好,很多光伏、風電等發電行業會受益。
按照發改委的介紹,享受補貼的分布式發電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地 熱發電、海洋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其他分布式發電的補貼政策按相關規定執行。
不過,新能源分布式發電補貼標準的確定并不容易。前不久,我國首批分布式光伏應用示范區內,將實行的電量補貼標準定為0.42元/千瓦時,期間就經歷了眾多利益博弈。初定補貼為0.35元/千瓦時,但因為定價較低,受到光伏企業反對。
由于本次公布的《辦法》沒有明確規定各種新能源有關補貼的詳細事宜,僅僅是列舉了可以享受補貼的能源種類,業內專家認為,這個政策還不夠完善,有沒做到位的地方。
林伯強認為,對于電網來講,過去的阻力很大,不過在發改委發布這個政策之后,今后的分布式發電也并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斑@么多分布式發電入網,要考慮一個成本問題,對電網來說也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從哪兒來,必須考慮入網的成本誰來承擔!绷植畯姺Q,當前的補貼是針對發電企業來講的,但是電網公司也承擔一定的成本,這個問題就沒有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