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電池產品合格率為85%、鉛酸蓄電池更是只有79%,國家質檢總局最近接連發布的兩個與電池產品相關的國家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我國電池產品的質量不如人意。
據了解,質檢總局共抽查了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4家企業的60批次產品,包括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和鋅-二氧化錳電池兩個品種,涵蓋日常生活中使用最為廣泛的電池型號,重點對放電性能、泄漏與變形、外部短路、自由跌落等12個項目進行了檢驗。經抽查,有26家企業的51批次產品合格,8家企業的9批次產品不合格,主要不合格項目為放電性能、不正確安裝、外形尺寸、泄漏與變形。
另外,2013年第二季度,質檢總局共抽查了河北、江蘇、浙江、重慶等13個省、直轄市90家企業生產的90批次鉛酸蓄電池(起動用、電動助力車用)產品,依據相關國家標準的要求,對起動用鉛酸蓄電池產品的標志、最大外形尺寸、容量等8個項目進行了檢驗;對電動助力車用密封鉛酸蓄電池產品的標志、外形尺寸、2hr容量等11個項目進行了檢驗,發現19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
“從此次抽檢的結果來看,一次電池質量合格率僅為85%,但是一些市場占有率高、規模較大企業的產品抽樣合格率均為100%。一些小型企業設備簡陋,缺乏技術力量,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經驗不足,造成產品質量不合格。”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據介紹,目前,我國電池行業布局已經形成區域性特點,一次電池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浙江、四川等地。比如在此次抽檢的企業中,包括福建南孚、上海白象、浙江野馬、廈門三圈、中銀寧波、浙江永高、常州達立、四川長虹,這幾家企業的電池產量約占我國原電池總產量的80%以上。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抽檢結果來看,主要的抽檢產品為堿性鋅錳和普通鋅錳電池,其中堿性鋅錳電池基本實現了無汞化的要求,其產量、質量均已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并已經出口到世界各地。在發達國家無汞化已經達到80%堿性化率的今天,我國堿性鋅錳電池的生產和銷售具有較好的發展空間,我國將成為世界堿性鋅錳電池產量最大的國家。
據中國輕工業預測預警系統顯示:2013年1月~4月,全國電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1.48%。其中4月份完成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0.69%,出現負增長。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的統計還顯示,自2011年11月起,我國電池行業利潤景氣指數一直停留在“過冷”提示區。2013年第一季度,全國電池行業累計完成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2.9%。從企業規模看,小型企業利潤總額增長較快,大中型企業利潤總額出現負增長;分行業看,鋰離子電池制造利潤同比增長較快。
“我國是一個電池大國,但還不是一個電池產業強國,與我國的很多制造業一樣,我國的電池產業發展還處于相對比較粗放的狀態,尤其是在質量上,需要更進一步,才能與國外的品牌展開競爭。”河南科隆集團(以下簡稱科隆)董事長程清豐說,我國電池產業如果想要做大做強,尤其是做強,一定要抓好質量,只有高質量的產品,才能更好參與全球競爭。
作為電池行業的“后來者”,科隆下屬子公司河南新太行電源有限公司(國營第七五五廠)研制提供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主動力電源、輔助動力電源、應急救生電源的深海耐壓鋅銀系列電池,其超過110千瓦時的容量更是目前國際潛水器電池之最。
盡管我國自主研制的充油銀鋅蓄電池經受住了最為嚴格的質量考驗,但程清豐坦言,與新能源電池強國韓國、日本相比,我國電池的整體質量水平仍然有差距。目前韓國的三星、LG以及收購了三洋的松下,都是電池產業中的佼佼者,中國想要出現這樣的龍頭企業,必須在質量上更進一步。曾經的電池產業巨頭比亞迪,在達到一定規模之后,將更多精力投向了新能源汽車,未能帶領中國電池行業質量更上一層樓。
科隆所在的河南省新鄉市,是我國知名的電池產業生產基地,包括科隆在內的大大小小電池生產企業超過200家,這樣的現狀其實也是我國電池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數量十分龐大,但質量上仍有差距。
“通過這次抽檢,協會今后也將建立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機制,及時公示行業產品質量情況,對不合格產品企業進行跟蹤。”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說,為了進一步提高整個行業的質量發展,應鼓勵行業技術和產品創新,提高質量和創建品牌;督促企業建立健全從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儲運銷售、技術服務等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售后服務、質量追溯、缺陷產品召回和質量誠信管理,嚴格落實產品質量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