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春節后不久,在甘肅省電力公司的一次大會上,公司領導對發展策劃部部長下了死命令,“你就去北京等著,什么時候批文下來了,你什么時候回來。”
國家電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的部長已經在北京“蹲點”幾個月了,至于什么時候能回甘肅,他自己也不知道。而他在北京的任務,就是專門負責等候發改委關于800KV酒泉-株洲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的批文。
“從春節后,就一直有消息說要批下來了,可幾個月過去了,還是沒有批下來。”甘肅省電力公司媒體處處長王震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這是公司目前最重視也是最著急的事,本預計6月開工“十二五”內完成的工程,如今看來難以如期進行了。
如果到甘肅西部去看看,就不難明白為什么這個批文會是甘肅省電力公司目前最急切的盼望。事實上,這也是甘肅西部各地政府以及眾多風電企業、光伏發電企業最急切的盼望。
千百年來,烈日與狂風的交織讓河西地區的人們與荒涼為伴。禍兮福所倚,時至今日,這卻成為了成全河西新能源大發展的關鍵要素。
甘肅河西地區的風能可開發量在4000萬千瓦以上,可利用面積近1萬平方千米,年平均有效風功率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有效風速時數在6000小時以上。太陽能資源同樣十分豐富,年日照時數在3200小時以上,年太陽總輻射量分別為6400兆焦/平方米。
酒泉、嘉峪關、玉門、瓜州、敦煌,沿著古老的河西走廊,汽車一路疾馳,看不盡的是茫茫戈壁,以及在戈壁上面一排排白色的風機、一片片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
可是,就在這無限“風”“光”背后,人們卻也在感受著幾多煩憂電好發,網難上。
“我們算是比較幸運的,因為是特權項目,所以能夠保證所發電力全部并網。”中節能甘肅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冬生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所說的特權項目,指的是國家發改委組織的第五批國家風電特許權中標項目玉門昌馬特許權風電項目,也是我國第一個千萬級風電基地的啟動項目。
很明顯,這樣的幸運只是極少數風電場能夠擁有的。
截至2013年3月底,甘肅全省并網風電場66座,裝機規模658.66萬千瓦,僅僅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21.76%送出的風電僅占兩成。
在光伏發電行業,這個問題甚至更嚴重。
同樣是特權項目,卻沒有同樣的幸運。
中廣核甘肅敦煌1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特許權示范項目一位不愿具名的負責人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身為特權項目,在建設之初與地方電網的確有保證所發電力全部并網的口頭約定,但隨著當地光伏裝機容量急劇增加,并網問題日益激化,這個約定變成了空頭支票。
“現在是整個敦煌地區的光伏企業統統限量并網,各家企業只能并網50%的電力,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這位負責人說,這個辦法已經從今年5月就開始實施了。
來自國家電網的數據顯示,甘肅省并網光伏電站50座,總裝機容量86.35萬千瓦,僅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2.85%!
電網發展滯后的問題是明擺著的,但事實上,國家電網也是有苦難言。
甘肅嘉峪關、酒泉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主任王祥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從建設周期來看,風電場約1年,光伏發電廠約半年,而一項330KV的電網工程一般需要一年半,三者之間不成比例。
而更根本的問題,在于審批權的不匹配。
隨著國家審批權限的下放,地方的審批權限越來越大,這是地方風電場、光伏電站迅猛發展的根本原因。例如原來省級發改委對光伏發電項目的審批權局限在10兆瓦以下,而現在這個限制取消了。
“過去雖然項目也批了很多,但基本都是9兆瓦的容量,總量仍然較小。現在幾十兆瓦、上百兆瓦的項目都很容易批準,裝機容量急劇增加。”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發電企業負責人表示。
但與此同時,電網的審批因為涉及整個電網規劃問題,卻集中在國家發改委。文首提到的酒泉-株洲特高壓工程,如果建成,將幾乎全部解決目前酒泉地區的風電、光伏發電上網問題,但卻一直卡在審批環節。
事實上,上網難問題已經不算新問題,只是近年來不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在新疆、寧夏、甘肅等省份表現得越來越突出。
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審批滯后是最重要問題。此外,與發改委規劃相左的項目、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的項目都有可能在審批環節被否。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省份,風電、光伏發電依然在大干快上。“總會好起來的”這是企業和地方政府共同的自我安慰。
但實際情形恐怕要悲觀得多,就像中廣核甘肅敦煌10兆瓦光伏項目的那位負責人所言,雖然隨著當地明年一條330KV電網項目的投入使用,目前敦煌的裝機容量全部能夠并網。“但是也說不好,因為光伏發電廠建設得太快了。”
據了解,2009年的時候,敦煌地區的總裝機容量僅為20兆瓦,僅僅4年,到2013年裝機容量就已經躥升到200兆瓦。而眼下,當地正在熱火朝天大力推進建設千萬千瓦級的光伏產業基地。
沒有人愿意相信,也許情形會越來越糟。
國家電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的部長已經在北京“蹲點”幾個月了,至于什么時候能回甘肅,他自己也不知道。而他在北京的任務,就是專門負責等候發改委關于800KV酒泉-株洲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的批文。
“從春節后,就一直有消息說要批下來了,可幾個月過去了,還是沒有批下來。”甘肅省電力公司媒體處處長王震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這是公司目前最重視也是最著急的事,本預計6月開工“十二五”內完成的工程,如今看來難以如期進行了。
如果到甘肅西部去看看,就不難明白為什么這個批文會是甘肅省電力公司目前最急切的盼望。事實上,這也是甘肅西部各地政府以及眾多風電企業、光伏發電企業最急切的盼望。
千百年來,烈日與狂風的交織讓河西地區的人們與荒涼為伴。禍兮福所倚,時至今日,這卻成為了成全河西新能源大發展的關鍵要素。
甘肅河西地區的風能可開發量在4000萬千瓦以上,可利用面積近1萬平方千米,年平均有效風功率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有效風速時數在6000小時以上。太陽能資源同樣十分豐富,年日照時數在3200小時以上,年太陽總輻射量分別為6400兆焦/平方米。
酒泉、嘉峪關、玉門、瓜州、敦煌,沿著古老的河西走廊,汽車一路疾馳,看不盡的是茫茫戈壁,以及在戈壁上面一排排白色的風機、一片片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
可是,就在這無限“風”“光”背后,人們卻也在感受著幾多煩憂電好發,網難上。
“我們算是比較幸運的,因為是特權項目,所以能夠保證所發電力全部并網。”中節能甘肅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冬生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所說的特權項目,指的是國家發改委組織的第五批國家風電特許權中標項目玉門昌馬特許權風電項目,也是我國第一個千萬級風電基地的啟動項目。
很明顯,這樣的幸運只是極少數風電場能夠擁有的。
截至2013年3月底,甘肅全省并網風電場66座,裝機規模658.66萬千瓦,僅僅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21.76%送出的風電僅占兩成。
在光伏發電行業,這個問題甚至更嚴重。
同樣是特權項目,卻沒有同樣的幸運。
中廣核甘肅敦煌1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特許權示范項目一位不愿具名的負責人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身為特權項目,在建設之初與地方電網的確有保證所發電力全部并網的口頭約定,但隨著當地光伏裝機容量急劇增加,并網問題日益激化,這個約定變成了空頭支票。
“現在是整個敦煌地區的光伏企業統統限量并網,各家企業只能并網50%的電力,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這位負責人說,這個辦法已經從今年5月就開始實施了。
來自國家電網的數據顯示,甘肅省并網光伏電站50座,總裝機容量86.35萬千瓦,僅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2.85%!
電網發展滯后的問題是明擺著的,但事實上,國家電網也是有苦難言。
甘肅嘉峪關、酒泉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主任王祥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從建設周期來看,風電場約1年,光伏發電廠約半年,而一項330KV的電網工程一般需要一年半,三者之間不成比例。
而更根本的問題,在于審批權的不匹配。
隨著國家審批權限的下放,地方的審批權限越來越大,這是地方風電場、光伏電站迅猛發展的根本原因。例如原來省級發改委對光伏發電項目的審批權局限在10兆瓦以下,而現在這個限制取消了。
“過去雖然項目也批了很多,但基本都是9兆瓦的容量,總量仍然較小。現在幾十兆瓦、上百兆瓦的項目都很容易批準,裝機容量急劇增加。”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發電企業負責人表示。
但與此同時,電網的審批因為涉及整個電網規劃問題,卻集中在國家發改委。文首提到的酒泉-株洲特高壓工程,如果建成,將幾乎全部解決目前酒泉地區的風電、光伏發電上網問題,但卻一直卡在審批環節。
事實上,上網難問題已經不算新問題,只是近年來不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在新疆、寧夏、甘肅等省份表現得越來越突出。
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審批滯后是最重要問題。此外,與發改委規劃相左的項目、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的項目都有可能在審批環節被否。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省份,風電、光伏發電依然在大干快上。“總會好起來的”這是企業和地方政府共同的自我安慰。
但實際情形恐怕要悲觀得多,就像中廣核甘肅敦煌10兆瓦光伏項目的那位負責人所言,雖然隨著當地明年一條330KV電網項目的投入使用,目前敦煌的裝機容量全部能夠并網。“但是也說不好,因為光伏發電廠建設得太快了。”
據了解,2009年的時候,敦煌地區的總裝機容量僅為20兆瓦,僅僅4年,到2013年裝機容量就已經躥升到200兆瓦。而眼下,當地正在熱火朝天大力推進建設千萬千瓦級的光伏產業基地。
沒有人愿意相信,也許情形會越來越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