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數十年間,陸燕蓀先后擔任中國電工設備總公司總經理、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等要職,并主持參與制定了中國能源裝備發展戰略和規劃,為籌劃制定中國重大裝備制造業的技術路線圖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位在中國機械工業戎馬倥傯半個多世紀的老人,談起他最熟悉的電器工業,依舊飽含激情。在他看來,在機械裝備工業領域,電器工業是距離制造業強國夢最近的產業。
情系電器
對于中國的電器工業,陸燕蓀有說不完的故事和道不盡的情愫。
1949年,中國的發電裝機容量為185萬千瓦,發電量為43億千瓦時,分別位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2012年,中國發電裝機容量突破11萬千瓦,發電量上升至近5萬億千瓦時,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電力大國。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在60多年的中國電氣化大潮中,陸燕蓀幾乎參與并見證了全程。
1933年底出生的陸燕蓀于1954年從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制造系金屬熱處理專業畢業,隨后進入哈爾濱鍋爐廠工作,從技術員、工程師到高級工程師,至1980年出任總工程師,3年后升任廠長。
經過多年基層的歷練,自1984年調任為中國電工設備總公司總經理,再到此后出任中國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陸燕蓀在越來越廣闊的平臺上踐諾他的制造強國夢。
2013年7月,在“裝備工業發展形勢分析會”的演講臺上,陸燕蓀在提到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方向時指出,2030年的目標是,我國成為制造強國,其中部分產業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而在機械裝備工業領域,他最為看好的產業,正是他為之奮斗了數十年的電器工業。
“可以說,電器工業是最有希望(實現制造強國)的產業!彼S后補充道,因為從產品功能等指標來看,我國的電器工業都已經位居世界前列,比如,我國擁有數十臺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機組,有全球最多的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項目。
“當然,其他國家也沒有這么多長距離輸電的需求,沒有這個市場。”陸燕蓀清楚的認識到,光鮮的數據背后有其客觀因素的存在,“我并不認為,中國電器工業現在已經站在世界最領先的地位,但確是最有希望實現的!
在他看來,電器工業的重中之重是提高產品的可靠性,提高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使用價值,由此培育“中國品牌”!拔液驮S多同志談到這個事,不少人連質量可靠性的概念都沒有。”陸燕蓀為此表示擔心。
不要對外封閉
在50多年的從業經歷中,陸燕蓀沒有少和西門子、ABB、GE等跨國巨頭打交道。他既是為我國機械工業設備國產化助力的功臣,也是搭建國際化溝通的橋梁。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引進了幾臺亞臨界火電機組設備,在和GE公司談判時,對方提出產品生產所用材料必須全部采用美國鋼號。時任哈爾濱鍋爐廠總工程師的陸燕蓀擔心此條款成為將來“卡脖子”的要害,提出盡可能采用國產牌號的材料,并最終說服GE公司,成就了國產材料在引進發電機組中應用的首例。
2003年深秋,陸燕蓀獲悉某外資企業對沈陽變壓器廠的收購談判進入尾聲,他敏銳地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一旦這家國內最大的變壓器設計制造企業被外資企業收購,很可能造成未來中國變壓器市場的壟斷。
“國有企業改制,就是一賣了之?我不贊同!彼當下寫報告給國務院主管領導,直陳其害,最終成功阻止了該并購,并促成了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對沈陽變壓器廠的收購。如今的新沈變,已是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的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然而,這些舉措并不意味著陸燕蓀“排外”!安灰驗槲覀兏銍a化,就對外封閉。”他反復強調這一點,并回憶起多年來和GE公司“交手”的收獲。
陸燕蓀很欣賞GE公司的“經營哲學”,“很多國外企業來中國談合資,一上來都是要求控股,GE不是,他們告訴我,我入你的股,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在董事會中取得話語權、知情權,你的產品要優先保證我的需求,我要知道你的真實成本,然后按比例加上一定的利潤(計算訂單價格),而不是通過投標!
“要學習他們是如何利用我們的資源的!标懷嗌p指出,企業是制造強國的主體,應著力培育一批具有產品出口、資本和技術輸出能力的跨國企業,并充分利用國內外的資源,加速創立國際知名品牌和銷售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