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當《中國能源報》記者到達金沙江中游阿海水電站時,電站廠房傳來機組發電的轟隆聲響。彼時,阿海水電站共有3臺機組正在運轉,這座裝機容量為200萬千瓦的水電站,曾經一度因送出工程久拖不決,下閘蓄水一年都未能實現投產發電。按照該電站多年平均發電量計算,相當于白白流失了約89億度的電量。
除了阿海,金沙江中游梨園、龍開口、魯地拉、觀音巖,以及瀾滄江苗尾以上水電站都將面臨同樣的問題。業內預計,隨著龍開口、魯地拉、溪洛渡等一批大型水電站將在今年集中投產,今年云南省棄電將超過200億度。
表面看來,在這場中央與地方的博弈中,各方矛頭直指云南省政府和云南省發改委“固執”、“出爾反爾”、“不顧大局”。然而,《中國能源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事情遠沒有這么簡單。
博弈雙方“失聲”
以金沙江中游水電為主的送出困局,一時間讓云南省政府和云南省發改委陷入了輿論漩渦。“現在云南省方面確實很被動”一位云南水電開發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我們覺得這個階段不適合拿出來說,只要埋頭做事就可以了。”上述相關部門回應本報記者稱。
而南方電網公司答復本報記者的也是:“這件事現在太敏感”,“能否等一段時間再報道。”
據記者了解,“云電外送”博弈的焦點,在于云南省希望以“網對網”的方式外送,這與原先規劃的“點對網”方式輸送相比,存在投資增加和重大安全隱患。
所謂“點對網”,即類似糯扎渡和溪洛渡送廣東(“兩渡直流”)、金沙江中游送廣西(“金中直流”)、錦屏一級和錦屏二級送蘇南、向家壩送上海等一系列±500千伏或±800千伏的直流輸電方式。而“網對網”,則意味著所有的電源點都要先接入云南電網,再由云南電網與南方電網對接進行電量調配,屬交流輸電。
“從云南主網穿越,少量穿越是可以的,大量穿越就要命了。打個噴嚏,就可以把云南電網搞垮。就好比把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的水送上海,你要求先到滇池里走一圈再送上海,不翻江倒海才怪。”一位參與“云電外送”輸電規劃方案設計的人士如此向記者剖白了云南省擱置金中直流工程的真正原因:“‘網對網’送出去,電價、稅收是一方面,只要云南省把電控制住了,就可以做很多文章。”
這里所說的“文章”,從今年年初鬧得沸沸揚揚的麗江電解鋁事件中可見一斑。云南省希望留下廉價的水電供本省發展工業,走“礦電結合”的道路。
“但是這些高耗能項目,國家明令禁止,國家不批,這條路根本不可能走得下去。”上述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為鼓勵水電在省內消納,云南省物價局曾于6月2日下發《云南省物價局關于有效消納豐水期富余電量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中明確,在2013年6月1日—2013年10月31日,云南電網公司收購水電企業豐水期富余電量的電價,按省物價局核定的豐水期上網電價的80%執行。用電企業的超基數用電價格,根據對應的電壓等級和電價類別,按豐水期大工業目錄電價中電度電價的80%執行。
記者從另外一些渠道獲悉,云南省也正在為消納的事到處奔走。對此,該企業負責人哭笑不得:“一會說要賣給湖南、一會又說要賣給貴州,不管賣到哪里,線路要先建起來呀。”
“云電憑什么只能賣到廣西?”
與有關方面痛批云南省做法不同的觀點認為,這都是由于電價非市場化、政府機關靠行政手段配置資源造成的惡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博弈的背后,實際上是中央有關部門以行政手段干預地方經濟發展,你憑什么要求別人發出來的電一定要賣到廣西去?”
還有業內人士給記者打了這么一個比方:“這就好比農民種茄子,物價部門就規定了你的茄子只能賣5毛錢一斤,而且還必須賣給張三;如果市場行情有變呢?茄子明明可以賣7毛錢一斤,李四、王五都能出這個價,為什么只能賣給張三?”
上述這位人士稱,在目前的電價形成機制下,云南水電外送廣東、廣西是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專門批復的“西電東送”送出電價,上網電價低得可憐;而上云南省網之后“網對網”送電對云南省更有利可圖。
值得玩味的是,為了減少棄水,云南省政府還多次試圖沖破大型水電站由國家發改委核定電價這根“高壓線”。
眼下汛期將至,可以見到的事實是:送出方案久拖不決,云南省除了要棄電超過200億度之外,上述幾個電站動輒上百億的投資要打水漂。“就連云南省委省政府內部意見也不統一,這一下把業主坑了,坑大發了。” 據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瀾滄江苗尾、黃登、大華橋等水電站也皆因送出方案問題而放慢了進度。“他們業主也曾經多次向云南省方面專門提了意見,政府給他們一個函應付了事,說正在研究、正在做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