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鍋爐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雖然我國有鍋爐企業上千家,但真正涉足余熱鍋爐制造的企業并不多。而隨著節能減排壓力的增大,國家政策和生產企業自身對余熱余壓利用的重視,包括余熱鍋爐在內的余能回收利用設備都將迎來市場的“春天”。
余熱鍋爐應用空間有待提升
記者從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工業鍋爐分會了解到,余熱鍋爐行業是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電力、鋼鐵、焦化等行業提供關鍵技術設備的任務。近年來,在節能減排指標的約束下,我國余熱鍋爐市場需求呈不斷上升的趨勢。特別是最近幾年,全行業連續以較快的速度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大幅度攀升,生產規模擴大,產品結構調整和新產品開發速度加快,符合國家環保政策的新型余熱鍋爐,尤其是干熄焦余熱鍋爐、燒結機余熱鍋爐、水泥窯低溫余熱鍋爐、處理造紙黑液的堿回收鍋爐,以及高爐煤氣余熱鍋爐等適銷對路的新產品不斷推出。產業發展面臨著良好機遇。
據介紹,我國工業余熱資源豐富,余熱資源利用提升空間大。工業余熱資源約占其燃料總熱量的17%-67%,其中可回收率達60%。目前我國余熱資源利用比例低,大型鋼鐵企業余熱利用率約在30%-50%,其他行業則更低。而根據《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將新增余熱余壓發電能力2000萬千瓦,形成57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余熱發電技術迅速實現了產業化,如鋼鐵行業氧氣轉爐余熱發電、燒結余熱發電,焦化行業干熄焦余熱發電,水泥行業低溫余熱發電,以及其他行業等多種余熱發電形式。
河北鋼鐵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以鋼鐵企業的燒結余熱鍋爐市場為例,目前國內已經配備余熱鍋爐的燒結機比例不足10%。據估計,目前全國范圍至少有1500套燒結機,如果按照已經上馬200套燒結余熱鍋爐設備計算,全國仍有1300套燒結機并未配備余熱鍋爐設備。而僅僅是余熱鍋爐的單獨投資成本就在500萬-1000萬元,這意味著燒結余熱鍋爐市場的空間將超過百億元。
產業相對集中 基本代替進口
北京嘉華咨詢顧問公司行業分析師王曉麟告訴記者,鍋爐本身屬于傳統制造業,我國鍋爐生產企業上千家,生產廠商眾多,競爭激烈,毛利率低。但生產余熱鍋爐的企業并不多,且相對集中,如杭州鍋爐、海陸重工、鹽城鍋爐等。余熱鍋爐作為特種鍋爐,是近十年才興起的新興產業。其和傳統鍋爐有較大區別,中國傳統三大鍋爐企業哈鍋、東鍋、上鍋在該領域比重不大。
據余熱鍋爐領軍企業海陸重工的相關人士介紹,余熱鍋爐不同于一般的鍋爐,并沒有燃燒過程,本質上是一個熱換器,但在該制造領域,市場曾一度被GE、西門子等國際巨頭壟斷。
“經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在余熱鍋爐領域, 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對國外產品的進口替代,甚至部分產品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王曉麟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2003年以前,我國余熱鍋爐行業在低位徘徊,年生產臺(套)保持在300臺(套)左右。2003年之后,隨著電力供應的持續緊張和節能減排壓力的增大,市場對余熱鍋爐的需求大幅增加,余熱鍋爐的年產臺(套)量和蒸噸數迅速上升,年產蒸噸數由2004年的17000蒸噸增長至2011年36000蒸噸。
針對余能回收利用市場的啟動,今年初,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能量回收裝備分會宣告成立。據該分會相關人士介紹,目前,中國每年從國外進口的高端能量回收裝備約為150億美元,包括透平膨脹機、汽輪機、燃氣輪機、工業余熱鍋爐、熱回收蒸汽發生器等多種類產品。
“工業余熱鍋爐的發展歷程是我國工業余能利用技術裝備發展的一個縮影。我國工業余能利用技術設備研究起步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各類相關設備的設計制造基本實現了國產化。但受制于體制等因素的影響,企業產品相對單一,且規模較小。總體上看,國內企業為用戶全面系統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不強。”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能量回收裝備分會相關人士表示。
燃氣余熱鍋爐市場前景廣闊
民族證券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十二五”期間將新增燃氣發電裝機量3000萬千瓦以上,燃氣輪機余熱鍋爐的市場空間在100億元以上。
根據相關規劃,“十二五”期間將建設1000個左右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并擬建設10個左右各類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區域。2015年前完成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主要裝備研制。到2020年,在全國規模以上城市推廣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統,裝機規模達到5000萬千瓦,初步實現分布式能源裝備產業化。
王曉麟表示,燃氣余熱鍋爐提高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效率的重要環節,對提高能源階梯利用效率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目前,很多企業都在研發完善燃氣余熱鍋爐方面投入巨大的財力和精力。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余熱鍋爐的部分關鍵合金鋼材以及配套件目前仍依賴進口。對于中小型余熱鍋爐企業來說,還普遍存在設計與制造分離、設備成套制造能力較弱、自主研發不足等問題。“研發燃氣余熱鍋爐同樣要警惕這些問題。”王曉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