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國家能源局召開標有“特急”字樣的“促進電網科學發展座談會”,時隔8年,這是第二次大規模邀請國家電網公司及其異見者參會。
這也意味著一個尷尬局面有望盡快結束——“十二五”已過去大半,電網“十二五”規劃仍不見蹤影。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蔣曉華在會上說:“電網規劃拖了這么長時間,總得有個說法。”蔣是原國家電監會華北電管局局長,此次機構改革后履新能源局電力司司長。
電網“十二五”規劃的難產,緣于“中國需要建設什么樣的電網”這一問題上一直存在難以調和的分歧。
國家能源局的“特急”會議在7月8日上午聽取了國家電網公司的陳述,參會者包括張運洲、印永華、劉開俊等電網公司人士。
國家電網公司給出的方案是“三華聯網”,用電壓等級1000千伏或以上的交直流輸電線,將華北、華中、華東三大區域連接成同步電網,并稱這是解決中國能源與經濟逆向分布的優選,按國家電網公司2008年公布的數據,“三華聯網”共計投資超過萬億,據悉,近年該預算又有大幅增加。
國家電網公司的理由主要是,一條特高壓線路頂4-5條現有500千伏線路,西電東送可將西部的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傳輸到電力消費區,也可以緩解東部地區的霧霾天氣及緊張的鐵路貨運問題。
目前晉東南-荊門是中國唯一正式運營的交流特高壓線路,皖南-上海線路正在建設中,浙北-福建線路剛剛開工。國家電網公司新聞發言人張正陵向本報記者強調,特高壓交流“是必要的”。
不過,能源局當天的會議也邀請了8位長期反對“三華聯網”的人士參會,包括蔣兆祖、蒙定中、丁功揚、姜紹俊、牛山等人。
反對者們的觀點是,特高壓交流電網在安全性、經濟性上存在缺陷。解決中國能源逆向分布的方法應是鐵路運煤、分布式并結合超高壓聯網,多花費幾千億元建設特高壓交流線路的經濟性值得思量。
對于已建成的晉東南-荊門線路,原國家電監會的意見是,對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市場需求、建設成本、投資來源、定價方案等經濟問題進一步深入地研究和論證。
中國工程院的結論為,國家電網規劃應由政府負責,專門立項,組織專家從必要性和技術、經濟、安全、環境、體制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論證。
本報記者了解到,支持和反對雙方的分歧還包括西電東送是否可持續。
“如按2020年煤炭消耗總量48億噸計算,隨著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今后煤炭基地煤電送華北、東北地區尚可,中南部地區缺電可送。”丁功揚在會議上說,“水電則只能在夏季東送。”
此外,在反對者們看來,電網規劃本身亦不盡科學。“發電集團在西部地區建多少電廠還不清楚,電網規劃只是‘空對空’。”丁功揚表示,“世界各國都是電網與電廠結合做規劃,電網隨著電源布局,我們現在是倒過來了。”
8年前,國家發改委在北戴河召開“特高壓輸電技術研討會”,首次邀請與國家電網公司意見不同者參會討論。蔣兆祖告訴記者,以前他們的意見有被征求但是未被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