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阿拉伯之春”、“占領華爾街”與工業化
第一章:工業化——近代以來中國經濟主旋律及其成就
第二章:盛世危言——中國制造業繁榮下的潛在危機
第三章:前堵后追下中國制造業之困
第四章:升級與轉移——中國制造業突圍之路
第五章:中國制造業是否會自廢武功?
六、中國制造業區域分布失衡及其代價
(一)工業化不足:中國內地省份經濟和城市化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
巨大的區域發展落差是新中國繼承的一筆沉重的歷史遺產,廣大中西部地區近代工業的滯后尤為顯著,給來自西方工業化國家的觀察家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西行漫記》一書中,埃德加·斯諾生動地描述道,在整個西北,在陜西、甘肅、青海、寧夏、綏遠,這些面積總和幾乎與俄國除外的整個歐洲相當的省份里,機器工業投資總額肯定大大低于福特汽車公司某一大裝配線上的一個工廠。正因為置身于當時的中國西北,埃德加·斯諾才稱紅軍長征到達陜北是在西北激起了一陣“工業繁榮”,因為在這個方圓數百里都是牧區、半牧區的環境里,紅軍居然歷經二萬五千里征程帶來了一批近代工業設備,包括數十臺美國勝家縫紉機、制版機、輕型印刷機,乃至一部分車床、旋床、沖床和鑄模等。盡管抗戰初期沿海部分工業內遷,推動西部地區(主要是四川)經歷了近代制造業的顯著增長,但直到新中國成立時,廣大中西部在全國近代工業中所占份額仍然很低。在戰后經濟恢復完成的1952年,全國工業總產值343億元,其中東部地區占68.3%,中、西部分別只占21.3%和10.4%。
在新中國前期,我國政府推行區域均衡發展戰略,通過計劃手段有意識地增加在中西部的工業投入,工業布局從沿海逐步向內地推進,中西部與東部之間的發展落差逐漸縮小。1978年,東部地區工業總產值占比下降到59.2%,中、西部分別上升至25.1%和15.7%。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區域發展落差再度拉大。2000年,東部地區工業總產值占比比1978年上升10.5個百分點達到69.7%,中、西部則分別下降6.3個和4.2個百分點。進入新世紀以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等戰略決策相繼付諸實施,中西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高于東部地區,區域發展落差再次縮小的希望開始浮現。
盡管如此,中國這個“世界工廠”近30年工業化成果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省份的格局仍然沒有顯著改觀。2008年,在全國工業總產值中,東部占比68.9%,比2000年降低0.8個百分點;中部占比19.0%,提高0.2個百分點;西部占比12.1%,提高0.6個百分點;廣大內地省份面臨的工業化不足困擾仍未消除。
我所說的“工業化不足”,指的是這樣一種狀態,即一個省級行政區人均GDP、GDP構成中工業占比兩項指標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之所以要如此定義,是因為一個地區假如兼具人均GDP高、工業占比低兩項特征,通常是因為其工業化早已完成或超越,步入現代服務業主導階段。鑒于2008年中國制造業產出已經位居世界第二,GDP位居世界第三,占當年全球GDP的7.25%,被公認為確立了世界工廠地位,且在次貸危機中開始顯示出高于西方國家的宏觀經濟穩定性,因此,本書選擇以2008年為基準。當年我國人均GDP為22698.0元,工業占GDP的42.9%;根據上述兩項標準衡量,有14個省區處于工業化不足狀態。
從主要工業品產量看,以地處中部、自然條件較好、而且已有部分制造業(如工程機械行業)領跑全國的湖南為例,主要大宗工業品2008年產量多數不足全國總產量的1%,產量較高省市區產量往往是湖南的30倍以上,甚至成千上萬倍。
即使在一省之內,區域發展失衡的情況也相當嚴峻,經濟總量和人口超過了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中國大陸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就是如此。珠三角地區在許多方面實際生活水平已經不讓中等發達國家,東西兩翼、粵北山區與其差距之大,幾乎與全國最發達省份與最不發達省份的差距相當,正是這種區域發展失衡拉低了廣東人均GDP水平。
在廣東省開始啟動產業轉移工作的2005年,粵北山區和珠三角地區人均GDP差距將近5倍之多。同年,不考慮上海、北京、天津三個純都市直轄市,全國各省、自治區中人均GDP最高的省份是浙江(27703元),最低的省份是貴州(5052元),相差4.5倍。到提出“雙轉移戰略”的2008年,珠三角人均GDP達到9020美元,東西兩翼不足2400美元,山區5市僅約2200美元,珠三角與山區的差距仍有3.1倍。同年,全國各省、自治區中人均GDP最高的省份是浙江(42214元),最低的省份是貴州(8824元),相差3.8倍;廣東區域發展差異系數為0.75,高于全國2007年0.67的平均水平。
由于區域發展失衡,雖然廣東經濟總量已經連續多年蟬聯全國首位,但在除京津滬三個老直轄市之外的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其人均GDP水平不僅已經連續10年左右落后于浙江,而且從2005年起一直落后于江蘇,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指標也相對滯后:2010年,廣東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3897.8元,低于浙江(27359.0元),與江蘇(22944.3元)、福建(21781.3元)相比優勢不大,且200~2010年間,除2003年一年之外,廣東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7890.3元,低于江蘇(9118.2元)、浙江(11302.6元),與福建(7426.9元)大致相當,與山東(6990.3元)差距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