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2年12月大幅增長后,今年1月中國的進口多晶硅繼續保持著量升價跌的傾銷態勢。
記者昨天從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掌握的最新海關數據顯示,上月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為6791噸,環比增1%,同比增12%。同時,進口均價則跌至18.5美元/公斤,環比降12%。業內人士指出,由于中國對歐美韓多晶硅“雙反”初裁在即,海外巨頭正在抓緊最后機會突擊傾銷,并籌劃多個規避之策,這足以引起有關方面的警惕。
海外巨頭奇招迭出避“雙反”
海關統計數據可見,上月來自德美韓三國的多晶硅進口占比從去年12月份的76.7%提升到89%。其中,來自美國的進口量增幅高達82%,而其進口均價14.7美元/公斤與來自德國的進口均價25美元/公斤,均為2012年1月以來的最低價。
“預計3月底前初裁就會正式公布,海外巨頭都希望趕在這之前把盡可能多的硅料賣到中國來,這種傾銷態勢已經很明顯了。但中國有可能會追溯征稅。對此,有的海外多晶硅巨頭采取在中國設倉庫、先大批進來再分銷,或用一些臨時性公司進口的方式來應對。”硅業分會一位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據他介紹,國內有大量處于休眠狀態的進出口公司。海外巨頭只要支付少量費用就可以讓這些公司為其所用。到時候一旦追溯征稅,則只要把這些公司一關,就可逃避掉稅收。
“在宣布追溯征稅調查后的去年12月,這種情況特別明顯。我們從海關了解過,有家大公司的多晶硅三分之二都是這么進的。”上述人士說。
此外,由于來料加工不需要征稅,一些海外巨頭還尋求通過這種方式規避“雙反”。如2012年進口的8.2萬噸多晶硅中,一般貿易方式只占48%,其他大部分都以來料加工方式進,且比例逐月上升。
“相信裁定征稅后,這一比例會大幅上升,甚至全都變成加工貿易。這個缺口不堵住,反傾銷措施就失效了。”上述人士說。
海關數據也顯示,1月份進口中以加工貿易方式的進口比例已升至52%。
最后,還有些海外公司打算未來以硅片代替硅料。“對光伏企業來說,進硅料進硅片是一樣的,都屬于原料。而我國的反傾銷立案掌握比較嚴格,因之前沒有硅片進口的數據,對硅片就沒有立案。未來對方很可能先將硅料運到東南亞一帶加工成硅片,然后再出口到中國,以逃避‘雙反’。據我所知,已經有很多企業在策劃這么做了。”上述人士說。
初裁稅率或較高
由于商務部并未按計劃在2月20日出臺初裁決定,近期外界也浮出不少質疑聲:有認為初裁會拖到歐盟對華光伏裁決之后,也有的認為中國可能不裁決或裁決更低的幅度。
“據我所知,從去年11月底發問卷開始,今年1月底前所有的調查問卷已全部收齊,對方的抗辯和我方的反駁評論也全部截止。而春節前,初裁前的調查工作就全面結束,確保2月底開始走部里程序,爭取3月份能走完流程。”一位接近本案的法律人士昨天對本報記者說。
據他介紹,“其實到3月份出初裁,對商務部來說已經抓得很緊了。而且按規則一般延期只有一次,等到別人‘打’了我們再‘打’還,容易授人以‘報復’口實,所以不可能等到歐盟光伏‘雙反’時再出裁決。”
“中國對‘雙反’的立案門檻是很高的。立案前就要經過詳細審查,要在專業律師指導下按照WTO規則和反傾銷條例調查取證,要審查表面證據,確認存在傾銷行為、構成損害事實,才會準予立案。如果研究一下立案公告和申請書證據,就會知道從決定立案調查開始,就注定這是個鐵案。”該人士說。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國內企業遞交的反傾銷申請中,按照反傾銷規則算出的傾銷幅度就高達40%-50%。
“按照規則,稅率采取‘多退少不補’原則,即終裁稅率如果高于初裁,則初裁少收的部分不需要補;如終裁稅率更低的話,則需要退回初裁高出的部分。因此,通常國內外反傾銷初裁的稅率都會盡量到位。”上述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