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春天的顏色,代表生機和活力。在日前舉行的第九屆中國鋼鐵年會上,綠色鋼鐵的概念被廣泛提及,寶鋼、武鋼等大型鋼鐵企業都將其視作“過冬”的必由之路。
鋼鐵行業是資源、能源密集型行業,每煉一噸鋼需要消耗1.5~1.55噸鐵礦石、80~150千克廢鋼、3~6噸水;近年來我國鐵礦石的對外依存度一直在70%左右。并且,我國鋼鐵行業能耗總量約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6%和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23%。
與會企業家代表普遍認為,我國鋼鐵行業的轉型調整需要五至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鋼鐵企業的生存危機將長期存在,微利經營成為常態。在此背景下,綠色發展戰略,既是應對當下困局的迫切需要,更是布局長遠的必然選擇。
徐樂江:綠色鋼鐵的三層次缺一不可
“今天中國鋼鐵行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表面上看是需求變化導致的市場問題,實際上都可歸咎為環境與資源的約束問題。”寶鋼董事長徐樂江開門見山地說,從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向集約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實質就是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負荷,影響鋼鐵產業現在和未來收益的最大因素也是資源和環境的高昂成本,能否適應綠色發展決定了鋼鐵行業未來的興衰。
在他看來,綠色制造、制造“綠色”、綠色產業是綠色鋼鐵的三個層次,缺一不可。其中,綠色制造是指實現鋼鐵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以最低的消耗和最小的排放完成鋼鐵產品生產過程;制造“綠色”意在開展生態設計,制造綠色產品,保證產品不在使用過程中危害環境,并開發可替代現有非綠色材料的新產品。綠色產業旨在整合鋼鐵制造相關的節能、環境技術、擴大技術應用,實施商業開發、實現商業價值。
“突出環境效益和可持續性,突出服務化和創新性,是鋼鐵綠色商業模式的典型特征,進而實現從制造向服務,從產品經營向環境經營的轉變。”徐樂江說。
為打造綠色鋼鐵企業,寶鋼多措并舉,一方面探索并建立綠色鋼鐵管理機制,以技術創新加快綠色制造工藝和綠色產品開發,同時以綠色商業模式構筑企業軟實力,大力發展相關綠色產業,完善綠色鋼鐵產業鏈。其中,綠色鋼鐵管理機制涵蓋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能源管理體系貫標認證,推進清潔工廠審核,確定企業環境管理方針等方面。
通過推行綠色制造工藝,2012年寶鋼同比節約能源48.3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硫16585噸,降幅為36%;減排化學需氧量701噸,降幅達到32%。與此同時,寶鋼相繼開發了一系列綠色產品,助力下游產業的綠色發展。例如,寶鋼第三代先進高強度鋼技術路線之一的淬火延性鋼(980MPa級QP冷軋鋼板)實現了全球首發;由寶鋼制造的690U形管在防城港核電1號機組1號蒸發器上成功穿管,支撐了國家核電建設;寶鋼的超純鐵素體不銹鋼——汽車排氣系統用不銹鋼通過了日產、豐田及本田等汽車制造商認證,成為了其合格供應商。
在徐樂江的眼中,綠色商業模式就是高碳產業低碳化發展之路。為此,寶鋼提出了環境經營戰略和數字化寶鋼的理念,前者主動將環境保護與企業經營相融合,在保護環境的同時為企業創造價值;后者以數字化為支撐,實現管理綠色化和交易成本的低碳化。
值得一提的是,寶鋼還致力于發展相關綠色產業,完善綠色鋼鐵產業鏈。據介紹,寶鋼的綠色產業包括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三大領域,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34億元,利潤7.85億元,回收固體廢棄物資源842萬噸。
鄧琦琳:構建鋼鐵大循環網絡
武鋼集團董事長鄧琦琳表示,綠色武鋼就是武鋼追求綠色發展的具體實踐。它崇尚循環經濟、低碳發展和環境保護三項理念,通過加強過程控制提升綠色管理,通過加強系統集成推廣綠色技術,通過加強工藝創新開發綠色產品,通過加強產業協同發展綠色產業,通過加強環境治理構建綠色工廠。
為提升綠色管理,武鋼不斷完善鋼鐵主業執行制造系統,為生產“低污染、低物耗、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綠色生態產品服務,同時健全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建立污染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強化責任管理。為推廣綠色技術,武鋼在從煉焦到煉鐵再到軋鋼的全流程采用綠色技術,以提高資源能源產出率。此外,武鋼還持續改進工藝技術,大力開發硅鋼等高端綠色產品。
按照武鋼“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集團噸鋼綜合能耗不超過615千克標煤,噸鋼新水消耗量不超過4立方米,與2010年相比,萬元產值能耗降低20%;噸鋼煙粉塵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1千克,噸鋼COD排放量小于0.1千克。值得一提的是,防城港鋼鐵基地將成為綠色鋼鐵的典范,其主要環保指標將更加優化。
在鄧琦琳看來,鋼鐵行業既對資源環境產生巨大影響,又具有可無限循環利用的優異特性,而高性能鋼鐵材料將大幅減少下游行業及全社會的環境負荷,從而對現代社會的綠色發展產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影響。
他建議,要以全生命周期理念認識和評價鋼鐵行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構建鋼鐵產品的社會大循環網絡,在從采購到生產、運輸直到回收再利用的全過程加強與用戶和相關行業的協作。
王義芳:小循環與大循環統一
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王義芳表示,現階段,資源緊缺壓力、環境容量壓力和成本上升壓力,已經對鋼鐵企業形成了綠色轉型的倒逼機制,低碳環保、綠色發展,不僅是鋼鐵企業的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更是其在社會安身立命的生命線。
成立五年來,河北鋼鐵累計投入100多億元實施了160多項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對廠區環境進行大規模綜合整治,徹底改變了鋼鐵企業“傻大粗黑”以及“高污染高排放”
的傳統形象,實現了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
在河北鋼鐵,綠色制造、綠色產品和綠色產業,正是企業綠色轉型的核心要義。
“綠色制造是一種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益的現代制造模式,要求突破‘污染末端治理’的傳統認識誤區,提高資源與能源利用效率,實現環境污染最小化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王義芳表示,在當前高產量、高成本、低需求、低利潤的巨大壓力下,降本增效無疑是鋼鐵企業“過冬”的首要任務,而堅持綠色制造,有助于將鋼鐵產業鏈打造成為低成本、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創造綠色產品,就是以最終產品的提檔升級帶動下游用鋼產業的綠色轉型。在王義芳看來,綠色產品強調的是產品的環境屬性,是指產品的生產、使用及處理過程均要符合環保要求,也是節能環保理念的具體體現。
“鋼鐵企業創造綠色產品就是賦予鋼鐵產品生態屬性,主動適應鋼材品種減量化與可持續發展趨勢,加快產品檔次升級,向社會貢獻更多高強、長壽、耐蝕、輕量化的產品。”王義芳說。
發展綠色產業,可以實現資源能源在鋼廠內部以及鋼廠與城市間的雙重循環。綠色產業不僅是指狹義的節能環保產業,更是指廣義的“大鋼鐵產業”,要求不僅在企業內部實現冶金過程資源能源綜合利用的“小循環”,更要在社會和行業之間實現社會廢舊資源消納吸收的“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