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今年5月,國務院批轉了《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確定今年要在行政體制、財稅、金融、投融資、價格、民生、統籌城鄉等領域加大改革力度。近日,由中央編辦、發展改革委等35個部門組成的經濟體制改革聯席會議制,已由國務院批復同意成立。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和信號表明:新一屆政府以“簡政放權”為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明確了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戰略重點與主攻方向。新形勢下,對于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提升的重要時期的中國來說,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消除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速釋放改革紅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圍繞推動經濟轉型深化改革,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攻方向,促進需求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
當前全球面臨著經濟、能源、糧食、氣候變化等多種危機的影響,各個國家紛紛將實現經濟轉型發展作為突破口,出臺一系列新政,努力打造經濟轉型升級版。從我們國家來看,要切實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切實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把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在要求和根本途徑。
加快推進需求結構調整,健全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實現由外需導向、生產型結構向內需導向、消費型結構轉變。必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堅決打擊、取締非法收入,規范灰色收入,不斷減少政府和企業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額,讓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長既快于政府和企業所得增長,又快于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扭轉收入差距拉大的趨勢,這樣,消費增長才有堅實基礎。同時要繼續縮小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推動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社會群體之間收入差距趨向合理。只有這樣,消費增長才有堅實的基礎。此外,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國際市場競爭加劇,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我國應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外貿發展從規模速度到質量效益的轉型。推動加工貿易從組裝加工為主的低端,向研發、設計、核心器件制造以及物流等中高端方向升級,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逐步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從資源密集型向資源節約型的轉變。最終實現在需求結構上,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有效抓手,將穩增長、調結構和深化改革結合起來,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實質性轉變。產業結構調整是經濟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增強農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增加科技含量、提升研發設計、重視品牌建設、改善市場營銷,實現“高端化、品牌化、精細化、清潔化”發展。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不斷提高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提升服務業的質量和水平,充分發揮服務業在啟動內需、擴大消費、促進需求結構調整中的關鍵作用。大力發展金融服務、現代物流、高技術服務、商貿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支持文化創意、服務外包、電子商務等新型服務業態的發展。國家應引導社會資本有序進入實體經濟領域,并要注意適當控制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財務風險和市場風險。
當然,無論是穩增長還是調結構,都需要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改革前置性審批制度,加快壟斷行業體制改革,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降低民間資本準入門檻,拓寬民間投資領域,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為各種資本有序進入和不同市場主體的平等競爭提供制度保障。最終實現在產業結構上,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深化改革,以完善資源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為著力點,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建立健全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環境損害等外部成本的資源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驅動器,對于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著力推進土地資源、礦藏資源、水資源等資源要素價格體制改革。通過市場配置要素資源價格,降低企業生產成本,變資源短缺的壓力為自主創新的動力,將發展資源更多地用于開發新技術、降低能耗和環境成本等方面,形成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資源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促進自主創新、產業結構升級、節能減排,推動經濟增長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加快理順能源價格體系,積極推動能源供求結構調整。進一步降低化石能源的供給比重,擴大生物質能源、風能、太陽能等的供給總量,支持節能降耗,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提高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業的發展成本。
完善資源稅費制度改革,改進資源稅費在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分配關系。對生產活動和居民消費實行階梯電價、階梯水價等手段,以抑制資源的消耗和浪費現象,促進形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消費模式。同時,要充分認識到資源價格扭曲不能僅僅歸因于市場機制不完善,其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政府在經濟發展方面的缺位、越位和錯位,因此,政府應切實加強對資源、環境等方面的社會性規制,完善有關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質量安全等的法律法規,改變當前唯GDP的政績考核體制,將資源環境、質量安全等指標納入政績考核體系,以降低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逐步消除資源配置的行政色彩,使生產要素價格回歸市場。
圍繞改善民生深化改革,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從頂層優化制度安排,顯著增強我國民生保障能力
關注和改善民生是歷屆政府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各級政府要著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質量,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針對社會發展和民生領域的突出問題,把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與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機結合,加快解決收入分配問題,加快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加快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發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會服務,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更好地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圍繞老百姓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在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社會保障領域,加快改革,破解民生難題。民生,就業是基礎,收入是關鍵。要逐步構建起覆蓋全民、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網”。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上學難等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必須持續不斷地推進相關領域的改革。對已經初見成效的房地產調控,應當保持不放松,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完善保障房分配制度,令房價早日合理回歸。改進不同層級政府之間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事權和財權的劃分,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為各地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努力解決區域之間、城鄉之間、不同群體之間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均衡的問題;竟卜⻊站然巧鐣降闹匾w現。從當前來看,應加大對欠發達地區轉移支付力度,改變欠發達地區公共服務落后的狀況;從長遠看,應依靠體制創新,建立健全制度體系,以保障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擁有享受公共服務的同等權利和實現發展的同等機會。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圍繞創新驅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以健全科技創新體系為核心,促進要素投入結構調整優化,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掃除影響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體制障礙,有力打通科技和經濟轉移轉化的通道,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科技領域。
加快健全科技創新體系,真正確立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科研機構的骨干和引領作用,充分發揮高校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技術研發能力建設,更加注重自主創新,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同時在國家層面促進企業、高校、研發機構、政府、資本、中介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加大對科技創新的財稅金融支持,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形成技術和知識的有效擴散機制。要充分發揮國家的政策引導作用,在法律和政策兩個方面保證創新活動的正常開展。進一步擴大知識產權保護范圍,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的長效機制。
改善創新環境,大力培養和引進科技創新人才。加快建設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供強有力的科技人力資源支撐。最終實現在要素投入上,促進經濟增長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作者系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福建師范大學分中心常務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