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的北京,霧霾彌漫,空氣中PM2.5的濃度嚴重超標,局部地區能見度不足500米。中央氣象臺于當日6時發布霾黃色預警,稱當天的氣象條件很不利于空氣中污染物擴散,京津地區局部有重度霾。
當天上午,國家電網公司促進風電消納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會間,“霧霾”一詞被頻頻提起,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10余家媒體的記者與國網發策部、營銷部、科技部、外聯部、國調中心、國網能源研究院的有關負責同志熱烈探討,如何推動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促進風電等清潔能源發展,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驅散霧霾,讓美麗中國更美麗。
治理大氣污染
需要遠距離輸送清潔能源
大氣污染既損害經濟社會發展,更嚴重危害民眾健康。如何防治大氣污染已成為舉國關注的重要議題。今年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要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
以此為指南,后續出臺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提出,到2017年年底,京津唐電網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占電力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5%,山東電網提高到10%。北京市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10%以下,電力、天然氣等優質能源占比提高到90%以上。
“面對這一連串的目標,國家電網公司能做什么?有什么打算?”發布會上,來自《人民日報》的記者關切地問。
“國家電網要擴大這些地區區外來電的比例,因為這些地方將減少燃煤消耗,必須加快建設向這些地區輸電的跨省區電力通道。”公司有關人員表示,國家能源局近期已安排研究具體的特高壓輸電方案。
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呈逆向分布的格局,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遠離負荷中心。以風電為例,我國風電裝機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其中蒙東、蒙西、甘肅、冀北4個地區風電并網容量均超過600萬千瓦,占當地總裝機比重分別達到32%、22%、20%、27%。但受市場規模小、調峰資源有限、跨區輸電能力不足等制約,當地已沒有消納空間。
尤其是進入冬季供暖期,“三北”地區風電與供熱機組之間存在較大矛盾,加上處于枯水期,水電機組調節能力差,給風電消納帶來很大困難。一方面是偏遠地區風電大發,苦于無處消納,另一方面是深陷霧霾重圍的發達地區渴望用上可再生能源電力而不能。
“目前的關鍵問題是大區之間的聯系還較薄弱,還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和與之相適應的全國聯網能力。”針對《經濟日報》記者提出的風電消納需要克服哪些困難的問題,公司有關人員表示,風電消納面臨“硬”“軟”兩方面約束,一是風電外送電網配套工程的前期工作亟須加快,二是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場機制,讓從建設、運行到消納各個環節的參與方都有積極性來推動風電消納。
“國家電網目前聯網通道能力有限,對風電消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公司有關人員介紹說,號稱“風電王國”的丹麥全年最大 供電 負荷 達620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容量占416萬千瓦,而丹麥與周邊的挪威、瑞典、德國之間的聯網能力達628萬千瓦。丹麥風電按小時級模擬,通過外送通道實現大進大出的消納,“如果我們也能形成這樣的聯網能力,也能實現大進大出的消納”。 實施電能替代 有利于擴大清潔能源消納市場 今年3月, 國家能源局 網站發布《關于做好風電清潔供暖工作的通知》,將在北方具備條件的地區推廣風電清潔供暖技術,力爭用2~3年時間使風電棄風限電的問題有明顯好轉。這意味著風電 政策 開始從生產側觸及消費側。吉林白城成為今年風電采暖的試點地區。 近日,北京今年將完成核心區最后一批4.4萬戶平房居民用電采暖取代燒煤采暖 改造 工程的消息引起媒體廣泛關注。無論是風電采暖還是“煤改電”工程,都是提升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的有效途徑,對于減少空氣污染物排放、增加清潔能源利用大有裨益。來自《科技日報》的記者就此向公司提問是否有相關方面的整體規劃。 公司有關人員表示,關于風電采暖,具體規劃要在試點之后由國家能源局來安排。公司目前正按照國家能源局要求,及時辦理供熱電鍋爐用電業務,安排進行配套 電網建設 和改造。白城試點 項目 規模不大,運營成本較高,下一步要推廣風電采暖技術,應配套相應的機制,以保證參與各方的利益。 “今年8月,國家電網公司在經營區域,包括 新能源 消納比較困難的地區以及長三角、京津冀等霧霾嚴重地區,全面啟動電能替代工作,促進‘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如果各級政府能夠出臺鼓勵電能替代的 環保 、補貼等支持政策,比如積極推廣電采暖、地源熱泵、 電動汽車 等,電能替代下一步會推動得更快。”公司有關人員說。 “電能替代對風電消納市場有什么影響?”新華社記者追問道。 “實施電能替代對風電消納市場肯定有影響,而且影響是長遠的。”公司有關人員表示,國家防治大氣污染總體目標是節能減排,降低整體的能源消耗,尤其是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電力是能源生產和消費的中心環節,公司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一方面加大投資力度,服務風電等新能源并網消納,減少電力生產環節煤炭消耗,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實施電能替代,減少終端煤炭消費。隨著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比重的增加,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所占比重將相應增加,國家整體能源消耗強度將隨之下降。 當然,防治大氣污染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光靠發展風電還遠遠不夠。公司有關人員表示,即使是按照國家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20年實現2億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屆時風電年發電量也就是4000億千瓦時左右,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5%。“解決霧霾問題,要算總賬,不能把希望僅僅寄托于發展風電上,還要提高水電、太陽能發電、 核電 等清潔能源發電的總體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