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風電發展迅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每年新增裝機超過1000萬千瓦,至2012年年底,全國裝機容量達6142萬千瓦,躍居世界第一風電大國,風電也繼煤電和水電之后成為第三大電源。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我國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我國風電裝機并網將達1億千瓦。我國風力資源豐富,發展風電既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我國電力工業安全、經濟、綠色、和諧發展的戰略選擇。
風電具有其他能源發電方式無可比擬的綠色清潔的特性,對生態環境影響極小,能帶來十分明顯的生態環境效益。除水電外,風電是開發技術較為成熟、開發成本較低,也是未來最具有大規模開發價值的可再生能源。但與此同時,風電出力具有隨機性、間歇性和波動性等特性,對電力系統有較大影響,且風電上網價格較高。鑒于風電的“劣質”電力屬性,風電裝機規模需要與其他電源的調節能力以及系統調峰電源的規模相匹配,才能更好地消納。
近年來,風電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無序開發,安全設備事故屢有發生。由于跨區輸送通道建設滯后,棄風問題十分嚴重。這些問題反映出風電開發思路有偏差、開發規劃缺統一和管理調控失統籌等深層次矛盾。風電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需清醒認識其綠色電能“劣質”電力的自然屬性,深入思考如何科學有序地發展風電。
大規模風電的高效消納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各國都在努力探索解決之道。從技術角度來看,風電消納取決于電源、電網和用戶三個環節,其中電網作為連接電源與用戶的紐帶和電力資源配置的平臺,在風電消納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科學合理的電網結構是電力系統安全的基礎。不同的電網結構會帶來不同的安全穩定性,也就相應決定了不同系統的風電消納能力。二是配套送出工程的科學規劃、同步核準和同時投產是確保風電及時并網的關鍵。三是電網規模大小特別是緊密電網規模大小決定了風電消納規模。
電網規模大小決定了電網覆蓋地域內全社會用電量和用電負荷的多少,電網規模越大,電網結構越合理、聯系越緊密,覆蓋的地域面積越大,覆蓋地域內的經濟總量就越大,相應的用電需求總量也就越大,風電消納能力就越強、消納規模就越大。因此,要提高風電消納能力,增加消納規模,就必須擴大消納風電的電網規模即市場消納范圍,建議加快省內、區域內特別是跨大區特高壓電網建設,提高緊密度。
實際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是通過加強跨國、跨區互聯電網建設來擴大風電消納范圍,如丹麥不僅本國電網堅強,而且與挪威、瑞典、芬蘭、德國等周邊國家通過大容量的跨國聯絡線實現互聯,使得丹麥風電可以依托北歐水電和德國火電進行調節;德國處于歐洲電網的中心位置,與周邊國家電力交換頻繁;西班牙國內各區域之間通過400千伏骨干網架實現跨區電力交換,并且仍在繼續加強與周邊國家互聯。
此外,應合理制定風電開發總量,國家主管部門應全面分析預測各水平年的電力需求總量及其特性,通過科學制定電力工業發展規劃來優化電源結構和電網結構、完善電價機制及結構來改善用電需求特性,從而大規模提高風電等綠色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
促進風電科學有序發展,最重要的是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好《可再生能源法》,不斷推進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一是統籌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家財政補貼能力、全社會電價承受能力、電力系統消納能力以及資源支撐能力,優化可再生能源發電結構,科學制定全國中長期總量目標。二是統籌中長期目標和國家財政補貼總額、消納市場分布、電網布局和調峰調頻電源規劃,科學制定全國風電專項規劃,并將其納入電力工業總體規劃中。三是統籌國家財政補貼能力和電網、電源配套能力,科學制定項目核準流程規范和財政補貼發放流程,提前核準開工配套電網工程和調峰電源,做到同步核準、同時投產、合理消納、補貼到位。四是統籌兼顧發展規模、電力系統安全和技術創新能力,科學制定各類技術標準和相關管理細則。五是統籌發展和市場化改革進程,做到標準規范先行、補貼政策引導、發展規劃統一、技術創新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