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吃不了”小企業“吃不飽”的矛盾如何解決?近日,在當地工商、商務等部門牽頭下,一場特殊的對接會在江蘇無錫市錫山區再次上演:新日、愛瑪等12家品牌電動車企業與當地20家小微企業簽訂產能對接協議,盤活了區域經濟總量。
根據協議,今后這些小微企業將成為品牌企業的配套工廠,為其加工生產部分零部件;這些品牌企業則為小微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訂單支持。此外,該區電子信息產業園的健鼎、聯茂等七八家龍頭企業,也相繼與當地20多家小微企業達成對接初步意向。
由于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年初以來,錫山區一些小微企業在融資、銷售等領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因為訂單明顯不足,有的企業生產線已出現部分閑置。而與此相反,許多品牌企業由于掌握終端銷售鏈,訂單越來越充足,且自有產能雖經多次“擴容”,但遠不能滿足。該區有關部門經過調研后,決定引導當地品牌企業與小微企業之間互通有無,揚長避短實現產能對接。
“本土品牌企業與小微企業之間往往知根知底,信息也更對稱,在對接過程中如產生質量控制、定價糾紛等問題也可就近解決”,錫山區商務部門介紹,這種合作協議由作為“紅娘”的政府部門牽頭和搭臺,也更容易增進企業之間的互信。對所有參與簽約的小微企業,該區質檢、工商等部門都經過嚴格篩選,確保做到完全具備為品牌企業加工配套的能力,才大膽讓雙方實現對接。據了解,目前,該區已有50多家品牌企業與260多家小微企業“攀親”,形成了協作配套的產業鏈。當地早先與品牌電動車企業實現產能對接的10多家電動車及零部件小微生產企業,不僅已使自身常年做到滿負荷生產,而且助力品牌電動車企業銷售增幅三成以上。
當地業內人士表示,實現“大企牽小企”,盤活了本地的生產要素資源,有利于全面提升當地制造業的標準化水平,從而加快帶動整個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