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前堵后追下中國制造業之困
閱讀坐標
引 言:“阿拉伯之春”、“占領華爾街”與工業化
第一章:工業化——近代以來中國經濟主旋律及其成就
第二章:盛世危言——中國制造業繁榮下的潛在危機
第三章:前堵后追下中國制造業之困
第四章:升級與轉移——中國制造業突圍之路
第五章:中國制造業是否會自廢武功?
近30年來,在開放經濟體系下,以廣東為代表的中國沿海地區工業化路徑基本特點是依靠低成本優勢實行出口導向,在出口中又是外資企業、加工貿易主導。這條傳統工業化路徑取得的成就堪稱卓越,以至于國際上有人聲稱中國書寫了全球化時代最大的成功故事,國內外均不乏人認為中美兩國是90年代以來全球化進程的最大受益者,其它國家都程度不等地邊緣化了。廣東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多年高踞全國各省級行政區首位,2010年比第二位江蘇高67%,當年廣東外貿依存度高達124%,比全國平均水平(51%)高約一倍半,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僅次于上海(147%),比江蘇高一半。廣東能夠在改革開放年代迅速躍居全國第一經濟大省,高度發達的外向型經濟功不可沒。但相應地,隨著中國國內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中國國內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價格競爭力日益動搖,來自越南、印度等一些后起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則漸顯咄咄逼人之勢,在上一波國際產業轉移中落足中國沿海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訂單和產能醞釀再度遷徙,在這場醞釀中的國際生產重新布局中,外向型經濟高度發達、且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比重較高的廣東承受的壓力顯然大于內地省份。
與此同時,外資企業在廣東生產和出口中占有的比例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一特點昔日曾經強有力地推動了廣東的“趕超”,但在今天醞釀中的國際生產重新布局中卻有可能成為廣東的阿喀琉斯之踵。因為本土企業在生產布局中會更多地顧及本社區的利益,而且外遷本土企業即使減少了本地GDP,卻有助于增加本地GNP,外資企業則相反。
前幾年,我曾經走訪位于蘇南的波司登公司總部。在這家從只有8臺縫紉機的社隊企業起家的世界最大羽絨服公司,可看的東西當然不少,但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該公司陳列館琳瑯滿目的各款產品,包括幾種單款銷量數百萬件的款式;不是這處萬人生產廠幾處號稱世界最大的車間;也不是該公司的研發機構,而是生產線的最后一道工序———分裝車間。與其它車間員工清一色青壯年不同,在這個車間里勞動的全部是老年人。我隨便問了3個人,兩位70多歲,最年輕的一位68歲,都是本地人,一口濃重的當地方言。陪同參觀的公司女黨委書記或許是見我注意到這個車間都是老人,擔心我對此有看法,還給我解釋了一番。其實,我對此確有看法,但那是正面的。因為與前面的工序不同,最后一道分裝工序對反應敏捷等等要求較低,也不累,老人完全可以干下來。對于這些孫子已經上學的老人,到這個車間工作,與老伙伴們有說有笑,比宅在家里看電視或打麻將要健康愉快得多,而且有報酬,這種工作不是為了謀生,倒像是一種福利,而且有利于當地社會秩序。那時候民工荒并不顯著,而且主要表現在珠三角,長三角情況要好得多;在這種情況下,把這種近乎福利的工作安排給本地老人們,而不是為了單純求方便也與前面的工序一樣雇傭青壯年,表明這家內資企業對本地社區利益考慮得相當充分。在未來成本上升壓力和發展需求逼迫這家企業更多地向外布局產能時,相信這家深深扎根于本地社區的內資企業會充分考慮本地利益,通過適當的安排防止產業空心化。相反,外資企業幾乎沒有可能這樣做,我走訪過那么多外資企業,從未見過類似景象,在面臨成本上升壓力時,也絕無可能如同波司登這類企業那樣充分考慮本地利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