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利不讓市場”
山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山西煤炭價格指數同比持續下降,上半年,煤價下跌導致全省近45%的煤炭企業陷入虧損,煤炭工業增速回落趨勢明顯。更為嚴峻的是,各產煤省區的不少企業為了搶占市場,開始“拼價格”,沒能控制產量反而增加產量,采取“讓利不讓市場”的應對措施。
山西一家大型煤礦集團部門負責人說,國內一些大集團依靠成本優勢,實行產品“降檔銷售”,5500大卡的煤按5200大卡的價格銷售,噸煤實際降價35元,對人員多、包袱重、成本高的老企業造成很大沖擊,不得已,也只能以降價、加大產量來應對。“盡管煤炭產能已經飽和,但為了保市場,產量不能下降!
呂梁市一位煤炭企業負責人說,現在市場秩序很亂,大型煤礦集團帶頭降價,“惡性競爭更厲害”。一些煤礦一周降一次價,如對外公布的焦煤價格每噸830元,但實際執行的是700多元。
山西朔州、臨汾等地煤炭管理部門介紹,河南、河北、山東等省實行“煤電互保”的地方保護政策,要求本省用戶優先使用本地煤,外地煤進不了當地市場,使山西等產煤大省煤炭銷售陷入困境!罢l都想調控產量,但央企、地方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各省企業‘諸侯割據’,如果自己單方面控制產量,又怕別人搶占了市場,所以只能加大產量占市場!
惡性競爭使我國稀缺煤種形成浪費。山西柳林、鄉寧等地煤礦生產的是世界級稀缺主焦煤。山西鄉寧縣煤炭部門介紹,去年以來,國家三大稀缺煤種2號主焦煤原煤從800多元跌到600多元,現在還在跌,如果再跌下去,“國寶”級煤炭要賣成“白菜價”。
山西一些煤炭界專業人士普遍認為,近幾年來,山西持續探索資源型經濟地區轉型路徑,煤炭產業一直處于改革前沿,企業安全投入、生態恢復、社會事業投入、可持續發展投入等成本明顯高于其他地區煤炭企業,煤炭資源整合以后,煤礦把大量積累資金用于現代化礦井建設上,如果惡性競爭持續下去,對煤炭行業可持續發展有百害無一利。
弱勢需求延續 產能持續釋放
山西一些煤礦企業負責人認為,去年國家公布的全國煤炭產量36億多噸,但據他們估計,國內大量小煤礦依然存在,這些煤礦的實際產量難以控制,它們依靠安全成本、人員成本、環境成本低的優勢大量超產,全國實際產能大于國家統計數字至少1-2億噸。一些煤礦企業迫于地方發展壓力,不得不加大產量,既能給地方形成更多GDP,也能給地方上繳更多的稅、費,但煤炭越產越多,越多越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由于礦井技術改造的原因,一些產煤重點地區的產能遠遠沒有釋放。山西呂梁市保留礦井110多座,目前生產礦井28個,現有90多座建設礦井,總產能將突破1.1億噸。臨汾市在建礦井110多座,產能9700多萬噸。最高峰時,這兩個市的煤炭庫存都達到五六萬百噸。
多數煤礦負責人認為,目前主要是需求嚴重不足,而且隨著國內各地煤礦大基地的逐步成型,產能仍將持續釋放,過剩局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煤炭行業至少準備過3年至5年的“緊日子”。
加強行業自律避免惡性競爭
部分專家和煤礦負責人認為,目前煤炭需求下降,既有市場周期規律性的原因,也有國家放慢增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因素。我國在較長時期內仍將以煤炭為主要能源,保持適當的產能超前建設是必要的,但必須避免惡性競爭。尤其是大集團之間惡性競爭,損害的是國家資源和國家利益。他們認為,國內煤炭大集團、大基地建設逐步成型,調控能力應該提升而不是削弱。各地大型煤炭集團應在行業管理部門或協會的指導下,共同采取調控措施,加強行業自律,合理調控煤炭產量。
部分煤礦負責人認為,一些地方小煤礦仍長期存在,安全隱患大,事故頻發。各地應該以此次煤炭市場調整為契機,堅定不移繼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關閉安全水平低的小煤礦。同時,提高重點煤炭企業的就地轉化率,加快遠距離輸電線路建設,推進變輸煤為輸電,使一些小煤礦多、產量低的地區逐步退出煤炭行業,既利于環境保護,又利于安全生產。
避免市場惡性競爭還需管住不正當的“行政之手”,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各地仍需進一步推進政府依法行政,規范權力運行,方便企業辦事。對涉煤費用統一實行一站式辦理或一票繳納。定期公開收費項目,避免多家執收部門征收,切實減少“三亂”行為,方便煤炭企業繳費,從根本上控制財政收入的流失。明確收費內容和標準,進一步規范涉煤收費秩序,進一步提高涉煤收費透明度。行業管理部門嚴格市場監管,打擊超能力生產和利用各種手段隱瞞產量、偷逃稅行為,嚴密監控各地真實產量,為宏觀決策提供真實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