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摘要:近年來,我國電力設備行業包括變壓器、電纜、風機、光伏組件甚至是某些高端產品都或多或少的出現產能過剩問題,分析人士認為,缺乏規范管理的無序投資,我國連續多年高速發展后,發展速度的理性回歸,世界金融危機形勢下國際市場需求的大幅減少等因素是造成近年來我國產能過剩問題較為突出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早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種衍民就曾建議:“限制產能過剩企業上市融資,推動電工電器行業有序發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及企業兼并重組,推動行業企業由追求速度、規模轉向提高核心技術、產品質量轉變。”
行業進入微利時代
《中國機電工業》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火電設備產業、水電設備產業、核電設備產能利用率在70%~75%,光伏設備產能利用率只有不到60%,風電設備產能的利用率不到70%,變壓器行業產能利用率僅為50%左右。三大電站鍋爐廠的產能總共有9000萬千瓦,但實際的產量只有5000萬千瓦,產能利用率僅為55.56%。另據相關方面統計,2012年底國內多晶硅產能已經達到年均19萬噸水平;而目前光伏電池開工率僅57%,多晶硅開工率更是低至35%,屬于嚴重過剩。
“產能過剩導致行業毛利率顯著下滑、行業質量事故頻發、小型廠家以次充好、國內廠家競爭力下降等問題,產能超過市場需求一倍以上的惡果導致市場無序競爭愈演愈烈。”種衍民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世紀七八十年代,變壓器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約為20%,兩三年前還約為8%,而去年500千伏以下產品的平均利潤率僅在2%~3%,不少企業走進負利率時代。在招投標市場上,國內電力行業招標時多采用最低價競標的方式,也導致了設備生產企業的降價競爭,這種惡性競爭,將使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低價競銷甚至假冒偽劣等情況越加嚴重。
以發電設備為例,產品的價格一路走跌,與2008年相比百萬機組用鍋爐的價格降低了3.4億元左右,百萬機組用電站汽輪機價格降低了1.2億元左右,百萬機組用發電機的價格降低了2000萬元左右。近些年來,輸變電設備價格下降也特別嚴重,大多數產品售價已經處于與成本接近的水平,企業沒有利潤。在這種情況下,對產品質量造成了嚴重損害。再加之物價水平持續上升,這些企業無力給職工提供與社會經濟環境相適應的薪酬,致使隊伍難以穩定,人員流動性大的問題也愈加突出。
多舉措緩解產能過剩
顯然,產能過剩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電力設備行業的發展。專家建議,應該通過能耗指標、環保核查標準、銀行信貸、問責制等提高行業門檻,以市場化手段實現優勝劣汰,從而防止產能過剩進一步惡化。
“在電工行業的各產品領域產能過剩問題的確比較普遍,而這不僅僅是低端產品特有的現象,一些高端產品也開始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楊啟明接受《中國電力報》采訪時表示,盡管行業內產能過剩的現象短時期內無法徹底改變,但尋找改善的途徑勢在必行,應鼓勵企業做一些技術附加值高、有特殊市場需求的產品來緩解產能過剩的負面影響。事實上,對于去產能化的問題,最根本的辦法是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首當其沖是以市場為導向促進高端產品發展,化解產能過剩。需鼓勵企業到海外去發展轉移一批產能,通過兼并重組消化一批過剩產能,下大力氣利用市場機制淘汰落后產能。
政府層面來說,要盡快改變依靠行政審批的管理方式,轉向更積極推動完善市場機制和減少政府干預;積極建立產業發展預警機制,定期向社會發布相關數據和監測報告,有效引導社會投資的方向和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