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atah,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州花,高雅華貴,艷若牡丹,花瓣層層疊疊,簇結成球,見過它的人都會被它艷麗的外表所吸引。如今,這個名字被賦予了全新的含義——中電光伏最新推出的高效多晶硅電池“Waratah”,平均量產效率可達17.4%,高于業內普通多晶電池17.0%左右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這項新技術采用的是五主柵的電極結構,成功突破了日本京瓷公司“三主柵電極結構”的專*封鎖,為業界所矚目。
無論光伏行業是盛極一時還是寒冬時刻,高效率、低成本永遠是廠商不懈的追求,也是這一產業發展的希望所在。此番,中電光伏推出的多晶硅電池Waratah,秉承了公司對高效的追求,將多晶電池量產平均17.0%的轉換效率提升到了17.4%,提高了單位面積組件的輸出功率,使組件封裝后達到255W的比例大幅提升。值得一提的是,Waratah的量產并不需要推翻原有的生產線、大規模更新設備,而是在現有產線基礎上進行局部優化、改造即可實現,這也是中電光伏一貫的研發風格——盡可能利用現有資源,在不增加太多投入的情況下實現技術的革新和升級。
與普通多晶硅電池相比,Waratah的特別之處還在于它的電極結構。去年9月,京瓷公司宣布,采用“三主柵電極結構”的太陽能電池片已在日本國內取得了專*,且表示今后將考慮對采用該專*電極結構的企業提出警告等。三主柵電極結構是大多數太陽能電池制造商普遍使用的技術方案,京瓷公司的專*限制雖然令業界一片嘩然,但為避免潛在的專*風險,一些公司不得不考慮停止對日本出口使用三主柵電池片的組件。中電光伏的Waratah電池,便有效突破了京瓷的專*封鎖,正面電極設計采用的是五主柵結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大幅區別于京瓷專*,無論是在日本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都可以百分百避免專*糾紛。
目前,中電光伏Waratah電池已經實現量產。前不久在日本舉行的第六屆PV EXPO光伏展上,中電光伏高管攜最新的Waratah電池亮相,吸引了很多參觀者的目光,訂單也在洽談中。同時,實驗室的研發人員還在繼續挑戰更高效率的第二代Waratah電池,實驗批次已經能達到17.7%-17.8%,量產也將指日可待。第二代Waratah電池一旦量產,封裝組件后的輸出功率將能達到260W。
Waratah,這朵嬌媚迷人的花,因為當年中電光伏的技術研發帶頭人趙建華博士和王艾華博士在新南威爾士大學學習和研究多年,對它的熟悉和喜愛,讓它成為中電光伏新一代五主柵高效電池的名字,相信不久,它就將隨著該項新技術在全球的推廣成為一朵為人類帶來光和能的太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