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2年12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和科技司聯合發布《裝備制造領域專*態勢報告2012》。《報告》選取了機床、密封件、商用航空渦扇發動機核心機、船舶、海洋鉆井平臺等五大領域進行專*態勢預警分析。
加強預警分析促進裝備工業做強
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和協調司副司長張志成強調,知識產權是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戰略資源和產業競爭力提高的核心要素。
《報告》顯示,1985~2011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專*申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七五”為萌芽期,專*申請量快速增長,年均增長速度為30%;“八五”和“九五”為平緩發展期,專*申請量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7.9%和16%;“十五”、“十一五”進入加速發展期,專*申請量年均增長速度分別達到20.2%和28.1%。
應當指出,2009年之后,裝備制造業的專*申請增長更趨高速,2010年申請量突破35萬項,2011年則達到43.2萬項,同比增長24.37%,占專*申請總量的26.5%;發明專*申請量為15.4萬項,同比增長20.68%,占發明專*申請總量的29.3%。可以看出,我國裝備制造業已成為工業領域專*申請最多的行業。
從發展特點看,2005~2011年間的專*申請量與裝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的變化大體一致。裝備制造業無論從專*申請數量還是發明專*申請數量均占我國專*申請總量的近三分之一,已成為專*申請的中堅力量,產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從重點行業發明專*申請的情況看,主要集中在電工電氣、儀器儀表、石化通用設備、汽車和機床等領域。
其中,專*密度(指專*量與銷售產值的比值)較高的行業有食品包裝及煙草機械、印刷機械、儀器儀表、金屬制品制造等四個行業,說明這四個行業的技術水平相對較高,創新能力較強;電工電氣、石化通用設備行業的專*密度處于中等水平,從一定程度說明該行業技術含量相對偏弱;汽車、鐵路運輸設備制造等行業專*密度處于較低水平,從一個方面說明我國尚未完全掌握這些行業的核心關鍵技術。
盡管我國裝備制造業已經成為專*申請“大戶”,但整體的質量水平與國外同行業相比還有待提升。我國已經成為裝備制造業大國,但還不是裝備制造業強國。專家認為,如何通過發布《報告》,加強對行業專*的預警分析,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壯大是關鍵。
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院長陳琪表示,裝備制造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領域的專*態勢發布工作,是在借鑒以往專*態勢的基礎上,在更加廣泛的范圍內,強化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協同作用的重要手段。是引導產業技術進步的有效措施。將有力推動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壯大。對于促進裝備制造行業知識產權的實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專*數量與行業技術水平“正”相關
從分行業來看,《報告》分析顯示,我國裝備制造領域的專*申請數量及質量與行業技術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可以說是正向關聯。
在機床行業,近年來,全球機床行業專*總量呈上升趨勢。2003年前后由于復合機床技術的出現,機床行業專*數量迅速增長,隨后逐步下降,但在2006年以后,機床專*呈恢復性增長,表明機床技術又有了新的發展機遇,2008年之后,機床工業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但專*量總體仍保持平穩向上的勢頭。
隨著我國對知識產權的日益重視,特別是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后,我國機床行業專*數量大幅度增長,尤其是在2006年以后,增長約4.5倍左右,表明我國機床行業企業通過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自主開發,產業技術發展迅速;同時,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意識在不斷提高,開始重視專*保護對行業技術發展的重要性。 李巍表示,機床行業是整個裝備制造業的一個縮影,有很多“問題”在裝備制造業領域都有所體現,比如,專*密度高的行業創新能力就強。食品包裝、煙草機械、儀器儀表、基礎制造等行業自主創新能力非常強。比如,專*數量多的區域經濟發展相對更好等。機床行業專*申請的速度在加快,但質量不高。每年機床行業申請數量超過30%,但集成的、關鍵零部件等還受制于人,說明在核心領域、在高端方面還有很大不足。
在密封件行業,1985~2000年以來,我國密封件行業專*申請的總數量呈平穩態勢,每年申請專*的數量未高于100項,2001年以后申請數量呈增長趨勢,特別是2005年以后,出現了高速增長態勢,2005~2011年專*申請總量年均增長30.27%。
李巍指出,從《報告》可以看出,密封件行業的特點是:一是專*申請和保護工作態勢好;二是水平比較低,與國外差距較大;三是行業發展有潛力;四是需要國家政策和資金扶持。目前,在密封件領域,已形成了國企、民企、三資三足鼎立的局面,產值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如果密封件受制于人的話,將會拖整個裝備制造業的后腿。他強調,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以下簡稱“三基”)等是裝備制造業急需發展的重點領域,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密封件作為“三基”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它做好了,“大部件”就會過關。
在航空發動機的高壓壓氣機領域,2001年前中國申請專*數量還很少,2002年后急速攀升,2009年達到峰值175項。其中,專*大部分為通用電氣公司申請。目前,國內航空發動機研制單位申請的專*數量較少,表明在該領域亟待加強自主創新成果的專*保護工作。
對于航空發動機研發制造的重要性,李巍強調,在民用飛機領域,發動機一直是整個行業發展的短板,“心臟病”問題一直未得到很好解決。如果說航空工業是工業的皇冠,那么,發動機則是皇冠上的明珠,處于產業鏈的最高端。它對各行業產生的聯動作用很大。
在船舶領域,目前檢索到的16709條中國專*申請中,國內為14820件,占總量的89%,占有絕對優勢。中國專*申請保持較快增長。2001~2010年間,申請量年均增長率達27.6%。可以看出,隨著政府推動力的加大,特別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促進了國內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意識提升。另一方面,隨著船舶產業國際競爭日益加劇,國內企業開始通過積極申請專*應對挑戰。
“從申請人來看,國外申請船舶專*的時候,企業占95%,而中國個人申請占比一半,高校與研究院所占20%。”為此,李巍強調,要加快推進行業的產學研用相結合。
海洋鉆井平臺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起步較晚。《報告》顯示,世界海洋鉆井平臺專*的申請自1993年以來保持增長態勢。我國“十一五”以來,在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的雙重作用下,其專*申請呈快速發展態勢。截至今年10月,公開專*達458件,全球排名第三。而國外來華申請不足國內數量的四分之一。我國與某些發達國家間的數量差距在逐步減小。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專*的狀態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狀態的縮影。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工作對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尤為重要。 對此,韓俊強調,要將行業知識產權戰略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重視研發,著力突破制約產業升級的重要技術,不斷提高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能力。
專*質量不高技術水平有待提升
《報告》顯示,我國裝備制造領域專*申請數量逐年提高,但質量不高,發明專*相對較少,與國外同行業相比,技術水平有待提升。
《報告》指出,2005~2011年,全球機床專*申請增長率為5.67%,而中國機床專*增長率則達到34.71%,遠高于全球機床專*增長率;2005~2011年,中國機床發明專*增長率為25.79%,同樣呈現出較快的增長速度。2011年,我國機床領域專*數量為29309件,其中發明專*數量為11482件。
可以看出,盡管我國機床領域專*增長迅速,但專*質量不高。2005~2011年,中國機床發明專*增長率達到了25.79%,但發明專*占專*總量比重逐年下降。2006年,我國發明專*數量占專*總量的53.71%,到2011年,發明專*數量占專*總量比重下降到39.18%。
同時,2011年我國專*申請量已占全球專*申請總量的46.23%,但在專*質量比較高的PCT(專*合作條約)專*申請上,我國僅占4.18%。
在密封件行業,雖然近年來行業專*數量增長迅速,但專*構成主要以實用新型為主。
2005~2011年,該行業發明專*數量呈上升趨勢,但幅度僅為16.69%,而實用新型年均增長率高達37.26%。特別是2011年,發明專*申請數量占專*總量(發明專*與實用新型專*總和)的比例下降到了22.26%,而2005年的數據為43.12%,這表明,我國密封件行業的專*質量有所下降,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有待提高。而國外在華申請專*中,98%為發明專*,2%是實用新型,發明專*占比是實用新型的49倍。
在船舶領域,在目前國內的14820件專*申請中,發明專*僅占總量的35%,而在1889件國外來華申請中,發明專*占比卻高達98%。
加強預警分析促進裝備工業做強
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和協調司副司長張志成強調,知識產權是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戰略資源和產業競爭力提高的核心要素。
《報告》顯示,1985~2011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專*申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七五”為萌芽期,專*申請量快速增長,年均增長速度為30%;“八五”和“九五”為平緩發展期,專*申請量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7.9%和16%;“十五”、“十一五”進入加速發展期,專*申請量年均增長速度分別達到20.2%和28.1%。
應當指出,2009年之后,裝備制造業的專*申請增長更趨高速,2010年申請量突破35萬項,2011年則達到43.2萬項,同比增長24.37%,占專*申請總量的26.5%;發明專*申請量為15.4萬項,同比增長20.68%,占發明專*申請總量的29.3%。可以看出,我國裝備制造業已成為工業領域專*申請最多的行業。
從發展特點看,2005~2011年間的專*申請量與裝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的變化大體一致。裝備制造業無論從專*申請數量還是發明專*申請數量均占我國專*申請總量的近三分之一,已成為專*申請的中堅力量,產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從重點行業發明專*申請的情況看,主要集中在電工電氣、儀器儀表、石化通用設備、汽車和機床等領域。
其中,專*密度(指專*量與銷售產值的比值)較高的行業有食品包裝及煙草機械、印刷機械、儀器儀表、金屬制品制造等四個行業,說明這四個行業的技術水平相對較高,創新能力較強;電工電氣、石化通用設備行業的專*密度處于中等水平,從一定程度說明該行業技術含量相對偏弱;汽車、鐵路運輸設備制造等行業專*密度處于較低水平,從一個方面說明我國尚未完全掌握這些行業的核心關鍵技術。
盡管我國裝備制造業已經成為專*申請“大戶”,但整體的質量水平與國外同行業相比還有待提升。我國已經成為裝備制造業大國,但還不是裝備制造業強國。專家認為,如何通過發布《報告》,加強對行業專*的預警分析,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壯大是關鍵。
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院長陳琪表示,裝備制造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領域的專*態勢發布工作,是在借鑒以往專*態勢的基礎上,在更加廣泛的范圍內,強化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協同作用的重要手段。是引導產業技術進步的有效措施。將有力推動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壯大。對于促進裝備制造行業知識產權的實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專*數量與行業技術水平“正”相關
從分行業來看,《報告》分析顯示,我國裝備制造領域的專*申請數量及質量與行業技術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可以說是正向關聯。
在機床行業,近年來,全球機床行業專*總量呈上升趨勢。2003年前后由于復合機床技術的出現,機床行業專*數量迅速增長,隨后逐步下降,但在2006年以后,機床專*呈恢復性增長,表明機床技術又有了新的發展機遇,2008年之后,機床工業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但專*量總體仍保持平穩向上的勢頭。
隨著我國對知識產權的日益重視,特別是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后,我國機床行業專*數量大幅度增長,尤其是在2006年以后,增長約4.5倍左右,表明我國機床行業企業通過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自主開發,產業技術發展迅速;同時,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意識在不斷提高,開始重視專*保護對行業技術發展的重要性。 李巍表示,機床行業是整個裝備制造業的一個縮影,有很多“問題”在裝備制造業領域都有所體現,比如,專*密度高的行業創新能力就強。食品包裝、煙草機械、儀器儀表、基礎制造等行業自主創新能力非常強。比如,專*數量多的區域經濟發展相對更好等。機床行業專*申請的速度在加快,但質量不高。每年機床行業申請數量超過30%,但集成的、關鍵零部件等還受制于人,說明在核心領域、在高端方面還有很大不足。
在密封件行業,1985~2000年以來,我國密封件行業專*申請的總數量呈平穩態勢,每年申請專*的數量未高于100項,2001年以后申請數量呈增長趨勢,特別是2005年以后,出現了高速增長態勢,2005~2011年專*申請總量年均增長30.27%。
李巍指出,從《報告》可以看出,密封件行業的特點是:一是專*申請和保護工作態勢好;二是水平比較低,與國外差距較大;三是行業發展有潛力;四是需要國家政策和資金扶持。目前,在密封件領域,已形成了國企、民企、三資三足鼎立的局面,產值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如果密封件受制于人的話,將會拖整個裝備制造業的后腿。他強調,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以下簡稱“三基”)等是裝備制造業急需發展的重點領域,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密封件作為“三基”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它做好了,“大部件”就會過關。
在航空發動機的高壓壓氣機領域,2001年前中國申請專*數量還很少,2002年后急速攀升,2009年達到峰值175項。其中,專*大部分為通用電氣公司申請。目前,國內航空發動機研制單位申請的專*數量較少,表明在該領域亟待加強自主創新成果的專*保護工作。
對于航空發動機研發制造的重要性,李巍強調,在民用飛機領域,發動機一直是整個行業發展的短板,“心臟病”問題一直未得到很好解決。如果說航空工業是工業的皇冠,那么,發動機則是皇冠上的明珠,處于產業鏈的最高端。它對各行業產生的聯動作用很大。
在船舶領域,目前檢索到的16709條中國專*申請中,國內為14820件,占總量的89%,占有絕對優勢。中國專*申請保持較快增長。2001~2010年間,申請量年均增長率達27.6%。可以看出,隨著政府推動力的加大,特別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促進了國內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意識提升。另一方面,隨著船舶產業國際競爭日益加劇,國內企業開始通過積極申請專*應對挑戰。
“從申請人來看,國外申請船舶專*的時候,企業占95%,而中國個人申請占比一半,高校與研究院所占20%。”為此,李巍強調,要加快推進行業的產學研用相結合。
海洋鉆井平臺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起步較晚。《報告》顯示,世界海洋鉆井平臺專*的申請自1993年以來保持增長態勢。我國“十一五”以來,在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的雙重作用下,其專*申請呈快速發展態勢。截至今年10月,公開專*達458件,全球排名第三。而國外來華申請不足國內數量的四分之一。我國與某些發達國家間的數量差距在逐步減小。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專*的狀態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狀態的縮影。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工作對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尤為重要。 對此,韓俊強調,要將行業知識產權戰略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重視研發,著力突破制約產業升級的重要技術,不斷提高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能力。
專*質量不高技術水平有待提升
《報告》顯示,我國裝備制造領域專*申請數量逐年提高,但質量不高,發明專*相對較少,與國外同行業相比,技術水平有待提升。
《報告》指出,2005~2011年,全球機床專*申請增長率為5.67%,而中國機床專*增長率則達到34.71%,遠高于全球機床專*增長率;2005~2011年,中國機床發明專*增長率為25.79%,同樣呈現出較快的增長速度。2011年,我國機床領域專*數量為29309件,其中發明專*數量為11482件。
可以看出,盡管我國機床領域專*增長迅速,但專*質量不高。2005~2011年,中國機床發明專*增長率達到了25.79%,但發明專*占專*總量比重逐年下降。2006年,我國發明專*數量占專*總量的53.71%,到2011年,發明專*數量占專*總量比重下降到39.18%。
同時,2011年我國專*申請量已占全球專*申請總量的46.23%,但在專*質量比較高的PCT(專*合作條約)專*申請上,我國僅占4.18%。
在密封件行業,雖然近年來行業專*數量增長迅速,但專*構成主要以實用新型為主。
2005~2011年,該行業發明專*數量呈上升趨勢,但幅度僅為16.69%,而實用新型年均增長率高達37.26%。特別是2011年,發明專*申請數量占專*總量(發明專*與實用新型專*總和)的比例下降到了22.26%,而2005年的數據為43.12%,這表明,我國密封件行業的專*質量有所下降,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有待提高。而國外在華申請專*中,98%為發明專*,2%是實用新型,發明專*占比是實用新型的49倍。
在船舶領域,在目前國內的14820件專*申請中,發明專*僅占總量的35%,而在1889件國外來華申請中,發明專*占比卻高達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