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這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如今正在艱難度日,這究竟是為什么?風電產業的前景還會“風光無限”嗎?
風機需求疲軟,產能過剩
對于中國風電產業來說,隱憂早已出現。
據公開的財務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主要風電上市公司收入同比增長11.3%,凈利潤同比下降19.4%,從風電零部件及配件生產到風電整機制造再到風電場運營,整個風電產業鏈上六成企業出現利潤滑坡。
風電利潤滑坡的背后,是產能的大幅提升和市場需求的萎縮。據統計,2011年我國主要風電設備制造行業產能已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但國內市場需求卻沒有以往紅火,中國風能協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17631兆瓦,較2010年同比下降6.85%,這是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近1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在此次停工放假風波之前,華銳風電負責人就已多次表示,國內風電設備制造產業已嚴重產能過剩,進入殘酷的“大浪淘沙”階段。
風電并網難,“棄風”嚴重
風電設備產能過剩,是相對市場需求而言。華銳風電在公告中表示,開工不足,是因為“業務受整體經濟形勢低迷和產業政策緊縮的不利影響”。
華銳所指的“產業政策緊縮”,是指國家能源局去年以來多次下發文件,要求各省區市嚴格執行風電項目核準計劃,不得擅自核準計劃外風電項目。這對于憑借“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標簽一向“受寵”的風電,的確是名符其實的“產業政策緊縮”。
風電產業政策為何會“緊縮”?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風電并網難、“棄風”嚴重,是主要原因。
據了解,我國目前建成的大型風電基地,大都位于三西、三北地區,本地消納市場空間有限,外送輸送通道能力不足。近年來我國雖然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電網建設,但由于各地風電項目發展太快、電網與風電廠規劃不同步等原因,電網建設仍未能跟上風電快速發展的腳步。加上風電天生具有不穩定性,并網難、負荷受限等問題始終存在。今年1—10月,僅中國華能集團就因網架原因及調峰消納困難,損失風電22.9億千瓦時。
多措并舉,風電發展不停步
面對風電企業發展困境,業內專家紛紛表示必須對癥下藥、多措并舉,破解風電發展難題,共同推動風電發展不停步。
國家電監會副主席王野平認為,當務之急是優化風力發電調度,強化風電電源與電網的統一規劃。同時還要著手建立靈活的電力市場機制,通過市場手段實現資金與技術資源的優化配置,不斷降低風電開發成本,提高風電產業利潤率。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認為,促進風電發展,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是重要保障。他介紹,到2017年全國將建成“三縱三橫”特高壓網架和13回特高壓直流工程,2020年全國電網將實現“五縱五橫”的目標格局,隨著智能電網的建設,“棄風”將有望逐步消除。
曙光已經初現。10月份以來,我國北方主要風電基地先后進入大風期,電網企業統籌安排、科學調度,力爭最大限度消納風電。截至11月25日,國家電網已消納今冬大風期風電電量16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