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患有如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最怕在毫無跡象中突發急癥。國慶節期間,帶媽媽在外面餐廳吃午飯時突然倒地昏厥。一陣驚呼慌亂中,我迅速將十幾粒速效救心丸塞入她口中,與此同時讓兒子打電話叫120或999。餐廳里一個戴眼鏡的男士自告奮勇說他是學急救的,他將媽媽的身體翻過來躺好,結開領扣,手腕號脈,大聲問:“能聽到我說話嗎?”當看到媽媽慢慢睜開了雙眼,999車的醫護人員已經到達,迅速做了心電圖、測血壓等相關急救處理后,用擔架將她運送入救護車。我陪媽媽坐在救護車上,醫護人員又給媽媽吸氧,看著媽媽的臉色逐漸紅潤起來,我一直懸掛著的焦急萬分的心終于慢慢平復下來。
999駛入醫院急診室,醫務人員幫助我將媽媽送入急診病房。由于媽媽是85歲高齡老人,心臟內有兩根支架,又因跌倒,醫生迅速給做了抽血和CT等各種檢查。從掛號分診到取化驗單據,全部流程都是通過網絡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我真是OUT了嗎?我記得從前看病要拿病例給護士臺,再排隊等待叫號的流程在北醫三院已經不見蹤跡了。
在等待檢查結果的40分鐘里,我坐在人來人往的急診大廳內的椅子上,終于放松了的大腦想起通用電氣近年來一直倡導和推廣的工業互聯網時代的醫療關愛理念和實踐案例。GE提出,利用創新的科技手段,改善醫院的運營流程,從而提升患者的就診體驗,這就是GE醫療在工業互聯網時代的終極夢想,我家在國慶節期間遇到的這個就診實例就是工業互聯網在應用中一個很小但確是很具體的體現吧。
在工業互聯網時代,看病不再麻煩,更智能的醫療設備和連通的信息系統,讓醫護人員隨時獲取就醫全部過程所需的準確數據,把操作設備節省的精力用于照料病人,病人也將大大縮短就診等待時間。工業互聯網帶來的新技術和新連接,讓數據數據簡單精確。我和媽媽在北醫三院所經歷的就診過程只是工業互聯網一個最基礎的應用,我相信,未來,更多的醫療關愛將來自工業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
互聯網從1994年進入到中國,我們已經全面進入到了互聯網時代。在我們的生活中,互聯網無處不在,移動互聯、社交網絡、電商極大地拓展了互聯網的邊界和應用范圍,各種數據正在迅速的膨脹。我看到這樣一組數據,一天之中我們互聯網產生的全部內容,發送的郵件能達到2900億個,賣出的智能手機超過了300臺,這些數據都是相當大的。預計到2020年人類數據的總量將達到4萬億,約等于地球上沙灘所有沙粒的總量47倍。到2015年,互聯網進入中國整整20年時間了,互聯網普及率接近了50%。我國網民上網的手機使用率已經達到了83.4%,首次超過了PC,傳統產業也都正在逐步的向互聯網去靠攏。
構建智慧醫療是在2013年由新成立的衛計委提出來的。衛計委的設想是,互聯網將能夠突破醫院資源,數據分享,改變并大幅度優化醫療健康服務。通過基層醫生資源、知識資源、視頻溝通資源和機器的應用,醫療產業架構的核心將轉移到互聯網云平臺上,未來的大數據分析和挖掘能力,要徹底顛覆整個醫療科研的模式。互聯網醫療將使得用戶通過案例數據,讓自診斷都成為可能,會改變醫療條件不均的情況。通過互聯網的遠程健康醫療,網民在家里就可以檢查,有無線健康檢測設施,隨時監測日常的健康情況。
我們需要醫療關愛,工業互聯網時代的醫療關愛面臨著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呢?我想起前不久通用電氣公司(GE)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GE醫療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工業互聯網時代的醫療關懷”大會上的幾段講話,我認為,她的思想觀點和GE在中國的具體實踐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和借鑒作用。
在工業互聯網這個時代,生態鏈很重要,最大的一個挑戰是觀念的改變,因為原先是一個封閉的,醫院就做醫院,廠商做廠商的,政策可能是指導性的,變成了開放的體系。GE醫療今年在醫療體系中做了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對用戶的移動醫療。第二個是大數據分析,通過智能分析,如何幫助我們的用戶解決一些問題。第三個可能是給一些服務平臺。作為GE來講,我們是一個集成體。光是解決方案還是一個簡單的,更多是涉及到它最終落地。舉個簡單的例子,遠程醫療不是一家三甲醫院能做成的。這里面的收費怎么來解決,利益分配怎么解決,人員安排怎么解決,所以這些其實都是在GE的解決方案里。因此,要真正的把遠程醫療提供給用戶并要落地的話,GE可提供很好的解決方案,幫助醫院在流程上面去規劃,但是人員規劃,收費標準是要政府和醫院,要整個生態去做的,這個是一個最大的挑戰。
要談工業互聯網在醫療、在中國的意義,首先要對中國醫療的問題和挑戰有所了解。其實目前整個醫療行業,對于中國來講,最大的挑戰還是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大量的優質資源集中在大城市,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問題,大醫院看病很貴。其實大醫院的問題是如何提高產能和產出的問題,通過信息進行實時分享。而對于基層醫院來講,它的問題更多是如何提高基層醫生的能力問題。其實在醫改過去三四年當中,硬件上政府的投入是很大的。如果你今天去看縣級醫院,鄉級醫院,其實它的硬件水平已經提升很大了。但是問題是說軟件,也就是說醫生本身的一個能力還不夠。就是你買一個設備,他不一定用得好。所以這是兩個問題。
對于GE來講,我們在考慮解決方案的時候,如何針對這些問題,研究它的解決方案。對于大醫院來講,如何使它現有的數據,在數字化的基礎上,讓機器變得更智慧,讓它參與到今天醫院的臨床或者管理的決策過程當中來。互聯網是人和人之間一個溝通的平臺,但是工業互聯網是大量的數據以及機器,在醫院已經存在了,但是它是死的,如何把它用活起來,讓機器變得更智慧,能夠指導醫生在臨床等等方面提高效率,這是大醫院的方向。對于基層醫院來講,如何能夠提升他的能力,不管是遠程超聲還是遠程心電,就是讓硬件落在鄉鎮,同時病人的診斷能夠實時抽取,圖像能夠發送到三甲醫院。在不需要離開鄉鎮醫院的時候,就能夠找到治療方法。所以從這個角度,我認為是需要對癥下藥的。可能我們沒有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太明顯的感受,但是三甲醫院的變化,那么多的病人,都會有這方面的煩惱。
有什么別有病,“馬上送醫院”是病人和病患家屬在面對疾病時腦子里立刻想到的安全地方。告別擁擠、告別低效、告別冗雜,無論是大數據還是云計算,工業互聯網必須激活并對癥下藥,才能為醫務工作者和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