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浦東金橋金藏路的一個工業園區內,中科新松有限公司——國內頂尖的機器人公司正在陸續調試產品。中科新松戰略規劃部部長許楠介紹,互動式體驗中心將展現一個由新松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組成的微型“數字化智能車間”,其中不乏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10余種產品將呈現新一代工業機器人的多樣化和系統化。
傳統工業機器人市場井噴將至
從機器人體驗中心可以想象未來的工廠什么樣:指令首先傳到控制中心,由這個“大腦”給各臺機器人分配工作,像手臂一樣的六軸機器人能完成搬運、焊接工作;像腿一樣的AGV移動機器人能自主規劃路徑移動,并且可以動態調整;有眼睛一樣的并聯機器人能將物品分揀……
能夠實現自動化生產、智能識別、系統操控的工業機器人,正成為不少裝備制造企業解決人力成本上漲壓力的利器,上海大量的制造業企業對機器人替代人工的需求迫切。
2013年上海市智能裝備產業鏈總產值已超100億元。據全球機器人產業聯盟(IFR)披露的數據,2013年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但國內機器人使用密度非常低,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也有較大差距。許楠說:“中國勞動力成本正在上升,傳統工業機器人成本降低,當兩者的費用趨同時,消費市場將呈現井噴現象。”
核心技術還需打場“攻堅戰”
大好市場在前,國產機器人也開始發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機器人產業園規劃49個,到2015年工業機器人產值可達2302億元。天津市到2015年機器人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沈陽撫順新城去年宣布要建全國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基地,預計年產值500億元……
許多企業半路轉行"殺進"機器人領域。中科新松研發部副部長田勁松表示,以前做數控機床、自動化裝備的企業大多數采用的是集成創新--即采購國外關鍵零部件在本土企業完成組裝,這樣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另一方面容易形成價格惡性競爭,"長期來看,這并不利于整個機器人行業發展。"
田勁松解釋,我國至今尚未破解被譽為工業機器人技術"心臟"的控制通用軟件包。"減速器等核心設備占了機器人成本的大頭,這個壁壘不突破,價格不可能真正下來。""想真正占領市場,最終比拼的還是核心技術。"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的王迎春博士說,而這需要潛心研發。一個用集成創新2年就能做出來的零部件,真正從源頭搞懂它的原理,得5-10年。去年外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高達70%,德國KUKA、日本FANUC、瑞士ABB和日本安川四大機器人企業都已經全面滲透中國市場。
機器人細分市場時代來臨
2013年被稱為機器人的新元年。據IFR統計,全球工業機器人的總市場價值高達1800億元人民幣,今年銷量仍可能保持12%左右的高速增長,但未來細分市場增長動力強勁,對機器人呈個性化需求,一種機型"通吃"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更大的市場版圖在民用領域。隨著自動化進程的推進,智能制造進入千家萬戶,機器人有望替代人工去做那些日常性、服務性的工作。
對于整個機器人行業,傳統工業機器人的市場爆發可謂"管中窺豹",新的應用行業需要新的產品,產業資源急需統籌整合。在統籌布局下,內資企業正逐步將視野投向新市場。比如,新松正試圖在船舶行業中開辟一個工業機器人應用的新市場,而在這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機器人生產企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一大批沒有"金剛鉆"的企業或將就此淘汰。
伴隨著全球工業4.0熱潮,新一代工業機器人如何發展,在10月25-26日即將舉辦的浦江創新論壇上,作為論壇戰略合作伙伴的新松,將就這一話題在先進制造產業分論壇上繼續展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