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孫中山先生在著名的《建國方略》中,提出將湄洲灣建成中國東方六大海港之一。《建國方略》中提到的湄洲灣就位于莆田市。莆田市擁有興化灣、平海灣和湄洲灣三大港灣。湄洲灣位置適中,航道順直,水深港闊,不凍不淤,避風良好,被譽為“世界不多、中國少有”的天然良港。
對李輝龍副市長的采訪就是從湄洲灣談起的。李輝龍告訴記者,“十一五”以來,莆田市工業緊緊抓住自身區位等優勢條件,確立了“以港興市、工業強市”發展戰略,圍繞“做大總量、提升質量”和“調結構、促轉型、擴內需、保增長”發展思路,在經濟總量擴張、質量效益提升、項目建設推進、產業結構轉型、技術改造、品牌建設、節能降耗以及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等方面都實現了新的突破。
工業“挑大梁”地位突出
李輝龍說,“十一五”期間莆田市工業至少取得了以下幾方面的成效:
總量逐年壯大,大梁地位突出。規模工業企業數由“十五”末的580家發展至“十一五”末的1358家,規模工業總產值由“十五”末的376億元發展至“十一五”末的1266億元,年均增長27.5%,規模工業增加值由“十五”末的144億元發展至“十一五”末的417.8億元,年均增長23.7%。從貢獻作用看,工業對GDP增長的支撐和拉動逐年加大,2010年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1.1%,為“十一五”期間最高。工業“挑大梁”地位日趨突出。
發展臨港工業,推進重化發展。2010年,莆田市輕工完成產值875.9億元,比增29.8%,重工390.2億元,比增36.9%,輕重工業結構在重工快速增長拉動下不斷優化,結構比69.2∶30.8,重工比重較“十五”末提升3.3個百分點,首次突破30%。“十一五”期間,莆田市重工比重逐年提升,得益于臨港重化項目高速增長拉動。
促進產業集聚,加快轉型升級。2010年,莆田市主導產業發展加快,集聚增強。制鞋產業產值破300億元大關,達319億元,比增34.8%;食品產業產值185億元,比增26%;工藝產業產值破百億元大關,達107億元,比增38.4%;電子產業產值破百億元大關,達119億元,比增37%;機械產業產值破百億元大關,達126.7億元,比增30.5%;林產產業產值破百億元大關,達119.8億元,比增29.9%,能源產業產值破百億元大關,達101.6億元,比增51.5%。這些產業提前實現“十一五”既定目標。
提升創新能力,推進節能降耗。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高新技術企業和品牌建設持續加快。目前,全市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1家,高新技術企業21家,國家級區域品牌7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4個,國家出口免驗產品2個。節能降耗工作取得新突破,2010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0.38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9.2%。萬元GDP能耗下降3%左右,實現省下達的“十一五”期間累計下降15%的目標。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清潔能源結構比重升至43.5%。
全力做好“十二五”開局工作
李輝龍告訴記者,今年是“十二五”開局年,莆田市將按照“以港興市、工業強市”發展戰略和“跨越發展、宜居港城”的發展思路,不斷推出新舉措、新思路,確保開局年成效良好。
“強投資,促發展是改變莆田市傳統型、資源型產業比重高,優化工業結構的重要途徑,也是產業轉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然選擇。”李輝龍說,莆田市將壯大臨港產業,確保重化產業比重提升。
發展離不開項目,而結構調整更要依靠臨港重化工業項目來支撐。為此,莆田市將著力做好以下工作:助力興化灣南岸涵江片區重型裝備制造基地建設,加大先進數控制造業的引進、建設力度。要爭取將楓亭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建設列入國家級產業基地。要服務好鞍鋼冷軋、冷能空分、塞得利差別化纖維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大型鋼鐵基地、國投硅鋼等前期項目早日開工建設,要加大對接央企項目的力度,吸引大項目、大投資,優化結構,推進升級。同時優化資源配置,扶持重點企業做強做大。要切實按照已出臺的《加快培育高成長性高新工業企業實施意見》,實施大企業培育計劃。重點培育三棵樹涂料、中科萬邦、閩中食品、天喔食品、力天紅木家具等一批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高成長性企業,各種生產要素資源、政策扶持資金等對其重點傾斜,引導企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要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進企業整合轉型升級。企業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體。要繼續抓好現有企業內涵深化和存量提升項目投資工作,鼓勵企業自主創新,通過大力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以及新產品的開發能力。要加快項目策劃,推進工業園區產業集聚。要以工業園區和產業專業園區為載體,積極參與項目前期策劃生成,增加儲備項目的質量和數量。
“莆田市工業外向特征明顯,在國際貿易摩擦愈加頻繁,而發展又受融資制約的情況下,持續力保工業較快增長任務十分艱巨。”對此,李輝龍表示,一要大力拓展國內市場份額。引導企業轉變理念,瞄準國內巨大市場需求空間,開發適應國內市場需求的產品。二要著力開拓新興國際市場。要大力發展進出口貿易公司。積極開拓印度、中東、東歐、秘魯、哥斯達黎加等新興國際市場,建立國際營銷網絡,力爭贏得更多的訂單。三要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推動工業信息化,促進信息技術與現有產業滲透與融合。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施一批企業信息化應用示范工程,在一些有條件的骨干企業推廣應用先進的工業技術,逐步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控制,促進企業生產技術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