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EMC、IBM和NetApp等國外存儲廠商相比,國內品牌目前還處于發展階段,OEM貼牌銷售、同質化等曾經困擾著這個行業。在x86服務器越來越標準化的時代,接下來應該就是存儲硬件,廠商們可以采取通用的技術來搭建自己的產品,而更多的差異化則來自于軟件。如今我們看到華為、浪潮等高舉創新的大旗,他們會是中國企業存儲未來的希望嗎?
國內存儲廠商的歷史和生存現狀
成功典范?華為回購華賽、同有上市
去年11月15日華為和賽門鐵克公司宣布,雙方已就華為以5.3億美元收購賽門鐵克持有的華為賽門鐵克科技有限公司(“華賽”)49%的股權達成協議。交易完成后,華為將完全持有華賽100%股權。而就在今年3月21日,北京同有飛驥(以下簡稱同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深圳交易所,成為又一家由金陵華軟基金投資并在創業板成功上市的公司。
同有成為第一家上市的國內存儲廠商,有一部分的業界人士初感到有些意外,因為例如UIT(創新科)這樣的公司已經將這個目標“喊”了好幾年。不過,另一方面,同有在存儲行業的積累應該也是國內廠商當中最深厚的,甚至可以說“見證了中國企業存儲行業的發展”。對IT發展歷史有所了解的人,應該對《聯合商情》這個大厚本有所了解,而2000年前后同有就已經在當時這本旗艦商情報價刊物上投放廣告了。不僅如此,在2002年就有不少存儲業界的從業者在同有參加過EMC的培訓。
不過談到自主研發,同有比華為(就是曾經的華賽)、浪潮可能還是要差一些,或者說公司發展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甚至UIT、邦諾等都有自己做的陣列控制器。而同有,包括后來成立的與他們頗有淵源的聯創信安,還有深圳的迪菲特(DFT)等公司,他們的優勢主要是在于深入了解了各行業的需求,并在銷售端與客戶和下級渠道之間多年來建立了穩定、牢固的關系。
曾紅遍大江南北的Infortrend:外患內憂
多年以前,臺灣存儲廠商Infortrend估計是為了避免下游廠商/渠道交付給用戶的成品存儲出現問題等不利情況,同時提高品牌形象(還有增加利潤?),不再單獨出貨控制器,而是以整機的形式銷售,但仍然不帶驅動器。而世仰則收購了arena(歐驊),作為自己旗下的磁盤陣列品牌。不過,世仰始終未能在企業級市場建立起足夠好的口碑,如今除了偏低端的SAN之外,主要專攻廣電視頻行業,推出PCIe直連產品應對非線性編輯對讀/寫帶寬的需求等。
時至今日,國內的存儲廠商中有幾家沒有OEM貼牌過Infortrend的盤陣呢?從同有、浪潮一直到迪菲特、UIT、眾志和達等等;質量、兼容性上相對可靠,性價比較高,再加上銷售策略;使他們在一段時間內幾乎可以說壟斷了大部分國內渠道市場。在今年4月的北京IDF(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上,我就看到了Infortrend和世仰展出了使用Xeon C3500(代號Jasper Forest系列)處理器的控制器和陣列,基于x86的它們在硬件上已經開始顯出同質化。
Infortrend(上)和世仰(下)在IDF 2012展出的使用Intel Jasper Forest平臺的陣列控制器
在參觀IBM上海張江研發中心的實驗室時,看到的一臺示波器(上)和一塊AMCC的測試板(下),上面有顆熟悉的PowerPC 440芯片。我們知道PowerPC的指令集架構源于IBM Power家族。LSI在2008年從AMCC手中購買了3ware RAID卡業務,從而獲得PowerPC 400系列的授權,用于自己的SAS RAID和HBA產品線。
而真正威脅到Infortrend并重新分割這塊市場的,是同樣來自臺灣的另一家公司——Promise(在美國有研發團隊,但人們還是更習慣將他們歸類于臺系)。Promise曾經是最早推出IDE RAID卡的廠商——
在那之前的RAID卡只能搭配價格不菲的SCSI硬盤。記得當時還沒有企業級近線(Near-line)硬盤,后來先是Maxtor(邁拓)推出了7200轉的Maxline IDE、SATA系列,后來他們被希捷收購,幾家硬盤廠商陸續都有了近線SATA/SAS產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