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用電大國。隨著我國制造工業特別是高耗能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對電網電能質量的擾動越來越嚴重;同時,在我國高科技行業中,由于越來越推崇精細化的發展模式,對電能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電能質量行業面臨的新市場環境,讓每個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都感到了變化。目前,如何看待我國電能質量行業發展的特點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突破目前電能質量行業所面臨的瓶頸。為此《電力系統裝備》記者采訪了電能質量行業的資深專家,安徽大學教授李令冬。
在他看來,為了突破我國電能質量行業面臨的電能質量市場需求大、設備制造能力強與產業規模小、企業系統服務能力弱的嚴重不對稱,必須要推動我國電能質量行業朝系統化、個性化,以及精細化管理模式方面進行轉型升級。
媒體:您如何看待目前我國電能質量行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
李令冬:目前,隨著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高速發展,以及分布式能源發電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電能質量技術由單一的技術向包含無功補償、諧波濾波和有功補償的電能質量系統工程技術方面進行了擴展,市場規模得以迅速擴大,給電能質量產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同時,隨著我國深入實施節能環保政策給企業帶來的節電壓力,也產生了對提高電能質量服務的巨大需求,目前我國電能質量行業的市場規模在500億元以上。
媒體:您如何看待目前我國電能質量行業發展的現狀?
李令冬: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巨大的市場需求使得各方都很看好電能質量行業的發展前景,近十年來,以電能質量為己任的公司、教學科研機構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目前,我國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電能質量標準、設備改造、工程服務、技術監督管理和教育科研體系。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目前雖然我國電能質量行業整體產業規模較大、但單個企業的規模較小,大部分企業的產值小于10億元。同時,在電能質量行業,企業的設備制造能力較強,但系統服務能力較弱。此外,目前建成的電能質量工程較多,但優質運行的工程少;解決局部問題工程多,整體解決方案的大工程少。行業同質化競爭、低價競爭現象明顯,多數企業利潤低下。
媒體:電能質量產業發展面臨哪些瓶頸?
李令冬:目前,我國電能質量市場需求大、設備制造能力強與產業規模小、企業系統服務能力弱的嚴重不對稱是當前電能質量產業發展所面臨的主要瓶頸。
由于目前提供電能質量服務的企業在系統服務能力方面較弱,制約了電能質量產業的健康發展,具體表現在:首先,企業所提供的工程方案往往非常簡單,并且同質化現象嚴重,方案中缺少系統化、個性化的考慮;其次,由于企業缺少仿真軟件支撐,企業在設計方案的過程中很難避免錯誤的發生,使得電能質量工程的系統化程度低,工程質量不高;最后,企業在進行電能質量治理工程時,與節能減排、生產工藝、安全可靠運行等方面的結合度不夠,使得工程的效益不能達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