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放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以市場規則來推進光伏行業整合和產能過剩治理。”
全國人大代表,晶龍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靳保芳在接受專訪時認為,去年,隨著國內裝機市場啟動、市場回暖,突然出現供不應求的市場變化,造成之前被關停的光伏企業趁機“死灰復燃”,為光伏產品再次產能過剩又留下了溫床,光伏產業又重現無序競爭的隱患。
他建議國家要嚴格執行《光伏制造企業規范條例》,對未通過環評建設,沒有設立獨立研發機構、技術中心或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研發及工藝改進經費不足,產品衰減和水耗、能耗等指標未達要求的企業,必須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兼并重組。
記者:這次您參加兩會,帶來了哪些提案?
靳保芳:我這次帶來的7個提案和建議中,5個直接與新能源相關。相關的提案是關于提高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另外我還有關于促進光伏走入千家萬戶的建議,關于繼續推動光伏行業整合確保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加大對光伏產業信貸支持力度的建議,以及加強智能電網建設建議。
記者:您提到要提高可再生能源應用的比例問題,請問國家是否會出臺政策,確定每省新能源電力占電網公司總銷售電量比例為固定目標?
靳保芳:這一政策多年前就開始討論了,目前仍在討論中。“十二五”進入第四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費比重從2009年的8%左右提高至2013年的9.8%,歷時五年僅提升1.8個百分點。如不進一步加大產業支持力度、強化政策激勵措施,“十二五”規劃提出的201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費比重達到11.4%的目標恐難完成。
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措施不力,導致可再生能源發展比較緩慢。所以我建議應該制定切實措施,確保2015可再生能源目標的實現。
記者:您認為目前在國內推進分布式項目,主要問題有哪些?
靳保芳:從“金太陽”到分布式,國內光伏應用端的發展速度很快。我認為目前要推進分布式發展,還有以下幾個問題存在。
首先,目前的融資渠道還是太單一,大多源自銀行貸款。與此同時,也缺乏完整的融資保障體制。
其次,工商企業從業者對光伏應用的認識還處于起步階段,對于光伏能夠帶來的收益以及運作方式還不了解。
第三,對于非自發自用的項目,電費收入收取難度大,項目管理大冒險大,使得項目可持續性弱。主要原因是誠信機制不健全售電合同中暫時無法明確補貼年限。
第四,作為整個能源系統的基礎,我認為目前智能電網等并網輔助技術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另外,此前金太陽項目已經使用了很多很好的屋頂資源,導致目前適合分布式項目安裝的屋頂資源有限,未來分布式再要拓展難度加大。
最后,目前我國的民用電價格較國外低很多,目前0.42元/度的補貼力度,不足以觸發住宅屋頂安裝熱潮。根據測算,如果我不算融資成本,需要5年才能收回成本,而算上融資成本需要8年才能收回。
所以,分布式的真正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隨著國內市場的啟動,如何將電站資產轉變成一個值得信賴的穩定收益產品,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在電站資產證券化、建立光伏電站基金方面,你們有哪些嘗試?
靳保芳:我們在投資建設電站方面一直都較為謹慎,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光伏電站的退出機制還存在很大問題。我認為問題的核心在于未來電站收益的可預期性。我們正與各類對光伏電站資產感興趣的投資人接洽,研究探討可能的合作模式。目前,業內企業亟待國家制定以下相關的政策或引導相關的商務模式來保證投資的可預期性。
首先,我們希望國家繼續完善光伏電站電費補貼的發放流程和機制,保證補貼的及時足額發放。
其次,為了讓投資者對電站的收益可預期性有信心,我提議國家建立統一的、權威性的光伏電站系統質量檢測平臺、光伏電站估值體系、光伏電站系統的保險機制。
另外,對于國家今年主推的分布式項目,應該完善分布式政策和實施細則,其中包括:建立健全合同能源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保障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產權和收益;引導建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設的光伏電站的電費收取模式,如引入電網企業代收代付;根據光伏系統的估值體系,把相關估值作為房屋拆遷時的光伏系統補償的依據等。
最后,要建立并完善國內光伏電站的退出機制,促進光伏電站業務的健康發展。可以通過以下兩點展開:第一,建立完善國內電站交易平臺。第二,完善國內資本市場,尤其是光伏電站資產證券化相關政策,引導資本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