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環保行業,企業能有20年歷史就已經絕對是老兵了,而在“環保之都”宜興,有一家企業剛過完其30歲生日。這家企業就是鵬鷂環保。
說起鵬鷂的發展,其董事長王洪春頗有些自豪:“中國環保很大部分的商業模式都是鵬鷂率先倡導的,包括BOT模式,我們最早在1997年就嘗試,其他企業2000中期才開始應用。政府關于BOT指導意見的制定,鵬鷂都參與的。”
但現在,中國的環保產業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政府對環境產業前所未有的重視,引來了大批外資背景、央企背景的公司介入這個行業。在這樣的背景下,鵬鷂環保明顯感受到了壓力,王洪春也開始更多地思考起行業和企業的未來。
行業開拓者,區域引領者
記者:鵬鷂有30年的發展歷史,大概是什么樣的發展狀況?
王洪春:今年4月1日是鵬鷂的30周年紀念日。可以說鵬鷂環保是我國環保產業的開拓者,曾一直走在行業的前面。
1986年,鵬鷂創辦了宜興第一個環保研究所,中國最早的一大批環保水處理設備都由鵬鷂率先研發生產。宜興的一些企業紛紛學習鵬鷂的產品和技術,奠定了宜興環保產業的基礎。1997年,鵬鷂與公主嶺市洽談水務投資項目,最終以BOT的方式成功建成并運營,開創了中國水務項目民營化、企業化運作的先例。
鵬鷂以工程、設備起家,目前業務涉及投資運營。具備一定的工程建設核心競爭力,一些項目獲得過全國和國際獎項。項目不算多,但業績都還不錯。一般項目規模在20萬噸左右,最小的也是8萬噸的規模。
模式創新支撐30年持續發展
記者:是什么支撐著鵬鷂的30年發展?
王洪春:是創新。30年里,鵬鷂在不斷地進行模式創新的嘗試。
最早,鵬鷂設立環保研究所,研究環保設備和技術。當宜興大多數的環保企業還在進行設備生產時,鵬鷂開始探索以工程總承包為抓手帶動相關制造業。隨著環保工程項目承包進一步發展,鵬鷂又把目光放到了水務投資運營上,充分利用自身的設備制造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優勢探索水務投資項目。
此外,鵬鷂還曾發起成立環保企業聯合會,建立民間性質的環保基金,扶持區域企業發展。2010年,鵬鷂投資建設了一個20萬平方米的鵬鷂環保科技創新園,整合周邊的環保資源,形成優勢互補。
在互聯網變革時代,鵬鷂又聯合宜興區域設備企業搭建環保商城,探索以環保設備的團購團銷,帶動區域環保產品制造資源。
從精細化上下功夫
記者:30年后,對于當前的環保產業形勢,鵬鷂如何看?如何應對?
王洪春:現在,中國的環保產業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政府對環境產業前所未有的重視,引來了大批外資背景、央企背景的公司介入這個行業。目前,中國的環保事業已經全面發展,但產業水平和國際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鵬鷂下一步要從精細化上下功夫,包括工程建設、營運管理方面,將企業做強,而不是一味的做大。
未來鵬鷂將進一步提升專業化運營能力,在運營方面,以更優化的管理,做更細致更好的品質。在現有業務領域繼續深化,提升在技術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堅持以市政污水為主,并向其他領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