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儲能電站、太陽能是我在新能源領域的三個夢想。電動車是汽車的未來,這個未來不會很遙遠,也就三五年會有批量。現在大家都已經不再爭論這個問題了,只是怎么干、什么時候出來的問題。
在汽車行業,我們仍然不改變我們的目標,2015中國第一,2025全球第一。理解這個道理并不難,在中國做得很大的話,就可以做到全球第一了。現在每年賣出的車已經快1800萬臺,未來5000萬臺不算遙遠。汽車進入家庭已經不是夢想,每個人擁有一部轎車也不是什么夢想。但是,想想這一句話的背后,4億部轎車,一部轎車一年用1.25噸油,那就花5億噸油,哪有這么多油?中國發展電動車汽車具有緊迫性,涉及到國家安全問題,更不用說減排問題了。電動車普及以后,它會變得非常可靠,非常簡單,非常環保。
發展電動汽車,公交大巴應該放在首位,同時走純電動路線。公交和出租車加起來1170萬臺。公交系耗油量占到整個交通25%。私家車是老百姓決定的,公共車不一樣,政府說了算的,推動起來應該相對容易。新能源市場就跟抬轎子一樣,一個人抬不起這個轎子,四個人才能把轎子抬起來。只有做得人多了,政府重視了,充電設施齊備了,市場才能起來。因此新能源來目前來說還不是競爭的問題,大家一塊參與,每家都有車出來,才能共同把市場做大,市場做大了,每家都能分一杯羹。
美國市場離新能源車、離低能耗的車,離比亞迪的產品,應該很近了。像通用的Volt,福特也在推電動福克斯,克萊斯勒我相信也會很快,只要觀念變了,這些老牌廠要造電動車很容易。新能源汽車不只在中國,乃至全球仍然會越來越大。而比亞迪在新美的突破口,就是新能源。
電動汽車并不是比亞迪產業夢想的終點。我相信太陽能發電會低于煤炭發電的價格;智能化的光伏并網系統會離不開大型儲能電站;家庭會出現裝在柜子里的儲能裝置,還有零排放的電動汽車。很有可能,2016-2020年發電成本將比煤炭還低,而10年內許多電池將被鐵電池取代。
三大夢想的每一部分,都有比亞迪自己的技術支撐,而其核心是以鐵電池為載體的儲能技術。隨著全球能源緊缺的局勢逐步加劇,新興能源產業的發展勢在必行,但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受環境影響較大,功率不穩定,致使傳統電網無法承載,白天太陽能發電量大,夜間則跌倒低谷,風能發電也有類似問題,上下波動的電量難以直接被電網利用。新能源要想發展必須依托儲能技術——將不穩定的風能、太陽能發電儲存起來、平穩輸出。因此儲能技術已成為新能源開發的核心之一。
這樣,儲能電站便應運而生。它能在用電低谷時向電池組充電儲能,用電高峰期時電池組放電回饋電網,對電網進行局部錯峰調谷,均衡用電負荷。同時儲能電站還可存儲太陽能和風能電站產生的電能,突破時間和氣候限制,解決了全天候使用新能源的難題。和傳統的抽水蓄能方式相比較,鐵電池儲能電站還有效提高電網安全、安裝地點條件基本不受限制、可以根據實際使用需求放置在用戶側。目前比亞迪的儲能電站已經與中國與美國的一些電網開展合作。
[$page] 目前制約比亞迪儲能電站技術推廣應用的主要障礙是成本問題。儲能電站的成本因為規模成本等問題,現在的成本大約1.5倍左右于傳統抽水蓄能電站的成本,未來在政策支持和規模化生產條件下,成本具有廣闊的下行空間,預計在2~3年左右的時間,成本將會和抽水蓄能方式持平。
目前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都需要大量的分散式的儲能電站,國家應該支持儲能電站的應用,降低鐵電池的成本。目前國內很多地方都在進行儲能電站的建設,有用鉛酸電池、鈉硫電池等,由于標準的缺失,儲能電站的建設呈現出“跑馬圈地”的亂象。因此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夠盡快出臺儲能電站的標準,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政府也應該盡快對儲能電站的商業模式予以政策支持和確立,包括給予一定的稅費優惠,價格政策等等。作為新興的新能源產業,儲能電站的作用還沒有被市場所廣泛認識,這需要政府多方面的扶持,以提高新技術的市場競爭力,盡快推動儲能電站大規模應用。
如果說上一輪產業革命是信息技術的話,新一輪產業革命就是能源革命。一個未來的城市,將獲得太陽能等取之不竭的可再生廉價能源,用儲能電站及智能電網輸送到千家萬戶,而電動汽車和家家戶戶獨立的能源系統,又能實現能源終端的“移動性”和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