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徐春福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按照“集中優勢率先突破、著眼未來頂層設計”的要求,全力實施“10+3”主導產業集群推進計劃。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我市重點扶持的新興戰略產業,今后的發展思路是什么?如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日前,記者采訪了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全市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推進工作小組組長徐春福。
3年構建千億級產業體系
記者:今后一個時期,我市在推動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上是如何規劃定位的?
徐春福:今年,我市提出將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千億級產業體系的發展目標,計劃利用3年時間,實現銷售收入1100億元,每年投入不低于150億元,銷售收入年均增幅不低于50%。力爭到2013年,至少有1至2家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企業,5至6家過50億元的企業,以及若干配套企業。新增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3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8家,不斷提高技術產業化水平。
一項事業必須要有科學的計劃,要有詳盡的規劃。未來3年,單就我市新能源產業發展定位,可以用“一二三四五”來概括:一是打造千億級產業體系;二是立足中國太陽城、國家級新能源示范城市兩大品牌;三是打造中心城區太陽能利用、節能環保、地源熱泵利用三大核心園區;四是實施太陽能應用、地源熱泵與建筑一體化、公用設施節能改造和新能源交通四大示范工程;五是以完善產業鏈條和產業集聚發展為突破口,強力推進太陽能利用、風電設備、生物質能、新能源汽車、地源熱泵五大領域建設。
集中力量主攻五大領域
記者:新能源產業的主攻方向在哪里?節能環保產業的主攻方向又是什么?
徐春福:我市新能源產業發展集中在太陽能利用、風電設備、生物質能、新能源汽車、地源熱泵五大領域,并根據他們的不同特點,分別確定了不同的主攻方向。
具體來說,太陽能利用方面,分別以太陽能熱水器擴能、建筑一體化、光伏產業等為重點,著力在新產品研發、應用技術、產業鏈完善和產業集聚上實現突破。
生物質能方面,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選擇資源條件好、配套條件完善的地區適度有序發展。
風電裝備方面,圍繞風電主軸和齒輪箱項目建設,積極完善風電關鍵設備鏈條,實現風電裝備自主設計、自主制造;積極開展兆瓦級葉片模具開發,建成風電葉片重要制造基地和技術出口基地。
新能源汽車方面,依托現有基礎,引進相關配套生產企業,整合上下游產業鏈,重點建設陵縣、武城兩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地源熱泵方面,在現有產業及成熟技術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地源、空氣源、水源等新型空調熱泵機組,進一步研發水源熱泵等相關產品。
就節能環保產業而言,要依托骨干企業,突出抓好高效節能、污染防治、循環利用等關鍵技術研發,重點發展節能產品、節能建材、環保設備等領域。
五大措施推動產業發展
記者:我市在推動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上有哪些具體措施?
徐春福:首先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產業推進工作小組,下設辦公室,抽出得力人員集中精力負責。整體思路上突出現有企業做大做強和千方百計招大招強。其次立足現有基礎,重點培植10家龍頭企業,在企業發展方向、上項目、投資等方面進行指導,引導企業加強與科研院所的聯系,并從科研資金的補入、貼息、稅收等政策上給予支持。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瞄準行業技術前沿,引進世界500強及央企來德州,建設新能源制造基地,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四是培養本地人才特別是技能型人才,利用現有學校,依托現有企業,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培養自己的技術人才、骨干,為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五是充分發揮中國太陽城和國家級新能源示范城市兩大品牌的影響力,積極實施新能源綜合利用,形成新能源發展的“德州模式”并推廣出去。